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四 3月 28, 2024 4:28 a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从习近平访美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帖子发表于 : 周五 9月 01, 2017 9:20 pm 
离线
Site Admin

注册: 周六 2月 28, 2009 5:46 pm
帖子: 2854
从习近平访美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丁凯文


2017年4月6-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美访问,专程到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与美国总统川普进行会晤。这是川普总统上台后,继英国首相特蕾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后的第四位大国领导人访问美国,对中美双方而言都相当重要。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先期来到中国访问,安排习近平主席与川普总统会晤事宜。3月19日蒂勒森在与习近平会面之时表达了美国方面愿意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开展对华关系。蒂勒森这个表述一出,震惊四座,因为这恰恰是中国方面自2012年以来一直向美方提出的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而又长时期未得到美方正面的回应和肯定。这次却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口中发出,无怪乎此语一出立刻引起新闻媒体、智库学者,以及政界人士的强烈反应,咸认美国从此接受了中方的主张,开启了中美双方关系的新时代。那么,什么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它的提出、中美双方的互信以及它的前景又将如何呢?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由来

中国方面提出的所谓“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从提出到完善有一个过程。早在2010年5月中美之间开展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时,中国方面就提出,中美之间应该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更不是敌手的关系;应该是和平共处而不是彼此防范遏制的关系;应该是互利共赢而不是损人利已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相待而不是一方服从甚至屈从另一方的关系;应该是坦诚沟通、相互理解信任、能够理性客观看待对方战略意图、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善于处理矛盾和分歧的关系;应该是对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都高度负责、不结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的关系。这是中国方面首次正式向美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

2012年2月13日至17日,习近平以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习近平就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五项建议:坦诚相待,加强对话沟通;与时俱进,扩大务实合作;相互尊重,增进战略互信;面向未来,密切人民交往;加强协作,携手应对挑战。习近平特别强调:“只要中美双方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道路。”“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不相互制造麻烦,不逾越对方底线,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才有根本保证”。

2012年5月,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推进互利共赢合作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胡锦涛说:“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2013年中美两国分别完成了领导人换届,美国派出多位高官访华。当年的4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克里,习近平提到中美关系时说:“在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认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希望双方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以积极态度和发展眼光推进对话合作,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精神妥处分歧矛盾,不断充实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内涵,走出一条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同年5月27日,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共同致力于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2013年9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了演讲,全面论述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问题。王毅说: 习近平主席已经用三句话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第一句是“不冲突、不对抗”,第二句是“相互尊重”,第三句是“合作共赢”。王毅进一步解释说,历史上新兴大国的崛起往往伴随着冲突和战争,但是现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对抗将是双输。相互尊重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这包括了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年中国方面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到2013年确认其重点三原则,中国不厌其烦地多次向美方阐述这一概念,希望美国接受中方的提议,以此达成中美之间的共识,以形成长远的战略合作关系。

何谓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为何如此坚持不懈地向美国方面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这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密切相关。

中国经济就总量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很多领域,中国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012年,中国成为第一专利申请大国;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经济总量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若干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目前已经在钢铁生产、煤炭生产、高速铁路、大型计算机等诸多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世界上已经悄然地和平崛起。

然而,新兴大国的崛起会否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呢?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来自于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撰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该书记述了当时正在崛起的新型城邦雅典和守成城邦斯巴达之间的战争。大意是说,新兴大国的崛起通常会伴随着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冲突的激化必然导致战争的发生,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崛起的新型大国是否也不可避免地落入这个“修昔底德陷阱”,与美国这个守成大国发生冲突乃至战争吗?

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上的演讲特别就此说作了全面的阐述。王毅说:“不冲突对抗,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前提。有研究显示,历史上大约有过15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既有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但现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中美之间乃至全球各国之间已是日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对抗将是双输,战争没有出路。不冲突、不对抗的宣示,就是要顺应全球化潮流,改变对中美关系的负面预期,解决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不信,构建对中美关系前景的正面信心。”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重中之重,它涉及到其他各个外交领域,如中日关系、中韩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东盟关系等等。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触角伸到世界各地,素有世界警察之称,中美关系处理的不好,中国其他各国的外交关系都会遇到困难。但是,中美之间在许多领域颇有分歧,如东海钓鱼岛主权争议、南海主权问题争议、中美贸易摩擦、中国人权问题、朝鲜核武问题、台湾问题等等,有些分歧是难以弥合的。所以中国方面尤其强调“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要求美方“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致力开启一个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大国关系”。

中国提出所谓“新型大国关系关系”的内涵是,中国已经超越了其他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新兴大国,中国希望美国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但是,中国不会染指美国的核心利益,也不会挑战或取代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且中国甚至愿意分担一部分美国在全球的责任,但是中国要与美国分享权利。基于这一理念,中国除了提出不冲突不对抗外,还特别强调“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用中国外长王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只有相互尊重对方人民选择的制度与道路,相互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与关切,才能求同存异,进而聚同化异,实现两国的和谐相处。”“中美只有始终坚持合作,不断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这个共赢,不仅是中美的共赢,还应当是世界各国的共赢。”

美国对中国的疑虑

对于中国不断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长期以来颇为疑虑,并不愿呼应这一提法,美国官员也从不主动使用这一提法。2013年11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莱斯在乔治城大学发表讲话时曾谈及美国将寻求实施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在中美两国利益存在交集的事务上形成合作。此后,美方的态度一直保持冷淡。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抱持的态度是,美国政府欢迎中国的崛起,也承认世界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并且同意两国应该为避免冲突和对抗而努力。但是双方对有关“核心利益”的认同存有明显的差异。美国实际上很难接受一个非西方、非民主和非基督教且独立于美国之外又有核打击力量的大国的存在。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 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原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李侃如曾就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化,美国最高层既担心中国会试图取代美国的地位,又担心中国从根本上把中美关系看成一种零和与博弈,中国把自己看成世界第二,并且假想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必然会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第二,西方世界政府之间由于民主制度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但是中国的现存的政治体制和其违反人权的行为,使得美国政府在政治上很难采取行动与这样的国家建立互信;第三,美国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前提是中国要寻求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扮演更具建设性的角色;第四,在经贸问题上,中国做的还远远不够,如知识产权的保护、贸易补贴、金融和服务等领域对外商的设限,都直接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第五,中国在军事上优先发展专门针对美国的军事平台,如航母和卫星。此外由于网络的发达,一些操作针对美国军事与民用的目标,规模宏大且范围广泛,这些都被认为来自中国政府的指使。

综上所述,美国方面认为,中美之间不断增长的战略互疑有三个主要来源:不同的政治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对彼此的决策过程以及政府和其他实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对中美之间实力差距日益缩小的认识。第一个因素强调的是中美之间结构性和深层次的问题,短时期内不会出现重大变化,第二和第三因素则可通过改善彼此对对方国家国内形势的认识,更加有效地开展双边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

中国对美国的疑虑

中国对于美国的疑虑其来有自,那是从1949年中共建政时就开始存在并延续至今。中国从未挑战或想取代美国的全球地位,但是中国却屡屡遭受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限制和打压。中国由于自身的崛起对于外部世界,尤其是美国,存在很深的疑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对此有如下解读:

第一,中国政府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西方民主制度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中国模式的特征是构建全方位的强大的政治领导,从而确保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和经济事务,这与那些出现“颜色革命”常常导致国家分裂、主权被侵犯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对照。很多中国人深信美国在处理世界事务的终极目标是维持其霸权和统治,民主和人权是美国帮助其实现强权的政治工具。

第二,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防范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相信美国一直怀有推翻中共领导的图谋,而现存的反对中共的政治力量都得到了西方世界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与庇护,诸如授予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支持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支持新疆维吾尔的热比亚女士、支持法轮功创办人李洪志等等。

第三,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虽然在马英九执政时有了大幅的的改善,但是美国仍然向台湾出售武器,在中国沿海进行抵近侦察,这些都加深了中国对美国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战略意图的不信任。此外,中国在南海岛礁主权问题上的行为,诸如填海造岛,并将这些岛礁军事化,引发了美国的反弹。奥巴马总统在2011年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策略,显然是将中国定义为“麻烦制造者”,需要美国出面予以再平衡,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对美国的疑虑。

第四,中国认为,美国利用了中美经济摩擦作为美国经济政策失败的替罪羊。美国与中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对华政治偏见和对华出口管制所造成的。同时美国也给中国企业收购或合并美国公司制造很多政治障碍,而美国迫使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行为,也被看成是以中国劳动力为代价、服务于美国利益的一种专横霸道的手段。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对美国最主要的忌讳或疑虑是出于对自身政权稳固的焦虑,不希望美国以自己的民主、自由理念影响或改变中国的政体,也不希望美国支持中国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或异议人士对中共政权的批评,中国可以在经济上实行更加符合市场机制的模式,但是政治上则必须紧缩,始终加强中共一党专制的根本,继续强调自己的中国特色,从而拒绝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在中国的推广与实践,这才是中美之间根本分歧之所在,而这一分歧却无法因为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或对美国作出某种让步而得以泯灭。

川普上台后的中美关系

川普在美国当选总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个商业大亨对传统不屑一顾,常常不按牌理出牌,让人捉摸不定。尤其是川普对中国的态度似乎并不怎么“友好”,称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家,认为中国卖给美国大量的廉价商品,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在川普上台之后甚至打破美国以往惯例,接了台湾总统蔡英文的电话,显示出对美国以往各届政府恪守的一个中国政策的不屑,虽然此后态度有所转变,但他对中国阴晴不定的想法让人捉摸不透。而从国际局势看,逆全球化和反建制在美欧一些国家成为潮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欧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格局的传统“常量”,现在反成影响国际关系稳定的“变量”。另外,叙利亚政局和朝鲜核武问题都一直困扰着美国,如果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在这些问题上都会遇到许多的麻烦。

为了使中美关系在美国新政府领导下尽快走过磨合期,中国政府采取了较为柔软的身段,以太极的功夫设法化解川普总统新上台后出现的不确定情势,如通过民间的交往,中国阿里巴巴公司董事长马云走访美国面见川普,安邦集团首脑会晤川普的女婿库什纳,再通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穿针引线,甚至在中国农历新年时邀请川普总统的女儿伊万卡带着女儿到华盛顿的中国大使馆参与庆祝活动等等,以此设法影响川普对中国的感观和做法。

中国官方也没闲着,中国外长王毅在2017年2月7日在澳大利亚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表示,中美建交已近40年。这期间美方一些人也有过不少对华强硬的表态,但大家看到的事实是,中美关系依然克服了各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利益交融已密不可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去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美国几乎每个州都与中国有生意往来,每个大学都与中国有交流合作。去年两国人员往来高达400多万人次。这就是中美关系的现状。任何明智的政治家都会意识到,如果中美发生冲突,将是两败俱伤,对双方都不可承受。王毅还说,美国新的执政团队对中国可能需要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双方恪守迄今作出的有关承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就能较快渡过磨合期,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完全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和长远利益。

就是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访问美国,专程来到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会晤川普总统。就中方而言,今年中共要召开十九大,这是国内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自然需要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中美关系则是确保这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就美方而言,川普上台后在内政上出师不利,在移民、医改等重大议题上屡遭挫败,美国现存体制对川普的制约已经开始发力。因此川普迫切需要在外交上有所斩获,树立起他作为一个世界领袖的形象,这反过来也可能会帮助他的国内施政。更重要的还是国际政治的现实发展往往比人强。朝鲜半岛局势烽烟陡起,再次凸显了中国作为这一地区不可或缺的大国的战略重要性。因此,中美双方都需要有这样一次高层会晤,以达到各自的目的。

习近平访美成果

“川习会”在2017年4月6-7日正式登场。 “川习会”后,美国白宫网站发布了对于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访美两国达成的协议简报,内容大致如下:(1)双方一致同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扩大合作领域;(2) 加强合作迫使朝鲜放弃核武器,一致认为朝鲜的核计划已进入严重阶段;(3)中国同意保持中美贸易平衡,减少货币供应和控制通货膨胀;(4) 为了消除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就制定百日计划达成共识;(5) 地区和海洋安全,川普强调在东海和南海遵守国际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过去的非军事化承诺,保护人权和美国信奉价值观的重要性;(6) 建立磋商中美课题的新对话框架,包括外交、安全保障和经济等4个领域,川普同意访华;(7) 导弹攻击叙利亚空军基地,是川普经过审慎思考的决定,美国未来行动,要看叙利亚如何反应;(8) 中国对美国打击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表示理解。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4月7日评价“川习会”时如是说:“双方的交流很坦诚,很开放,很正面,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对于这次峰会的结果感觉很好,这建立了一个非常建设性的基调。”

中国方面在解读“川习会”时更作了更为积极、正面但是却十分笼统的评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第一,会晤时机关键。美国新政府的亚太政策和对华政策尚待形成,这场会晤比预计的要早,旨在加强对中美关系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沟通,有助于向世界发出中美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的清晰声音,减少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不确定性,防止战略误判; 第二,会晤成果丰硕。这次两国元首超过7小时的深入交流,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坦率交换意见,达成了诸多重要共识,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建设性基调,指明了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三,会晤意义重大。中美双方聚焦合作,同意以“合作伙伴”界定中美关系。会晤增强了中美两国建立合作关系的信心。双方要提到加强中美两国合作,都视与对方的合作为机遇,这将增强中美克服分歧与摩擦的意愿与能力;第四,会晤影响深远。中美关系所发生的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已经超越双边关系,将决定国际格局走向。中美两国均制定了各自优先的内外政策。美国要重新伟大,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两国合作共赢是必由之路。

为了落实“川习会”达成的共识,川普在4月12日宣布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因为中国在过去数个月里并未操纵其货币。中国则对川普说法投桃报李,在4月12日的联合国安理会就谴责叙利亚据报使用化学武器的决议案进行表决时投了弃权票,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站在俄国一方投否决票。

4月12日当天,习近平应邀与川普透过热线通话,从美国最近调派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驶向朝鲜外海的动向,以及川普推文称,中国不帮忙解决朝鲜问题,美国会自行解决来看,美国现在越来越不耐烦朝鲜金正恩集团的挑衅行为,朝鲜局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习近平一方面在电话里强调,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则对朝鲜实行两手措施:贯彻联合国对朝鲜的禁运决议,如禁止朝鲜燃煤出口中国等;再透过中国半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发表社论向朝鲜喊话:中國有能力向朝鮮提供安全保障,也有能力向朝方振興經濟提供支持和幫助。朝鮮應“及時聽從中國的規勸宣佈暫停核活動,逐漸邁向棄核,中國對保障朝鮮國家和政權棄核之後的安全發揮積極作用,這是平壤的最佳選擇”。朝核问题的严峻态势成为中美两国相互走近的重要因素。

“川习会”和“川习通话”已经显示出中美双方加强合作的意愿,以及在国内与国际事务上的某些妥协和让步,显示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在迈出新的步伐。但是这种“新型大国关系”能够维持持久并得到真实的巩固吗?

新型大国关系背后的隐忧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北京虽然重复了中南海长期以来宣称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原则,以及这次习近平访美的成功所取得的某些成果,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全盘接受了中国方面的主张。中国学者咸认为这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表示美国已经接受了中方的观点,尤其是“相互尊重”的说法,因为这意味着美方同意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这些核心利益包括台湾、香港和西藏问题,也包括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宣称。

但是,很多美国的学者或专家却不这么认为。华盛顿国际战略与研究中心亚洲事务资深顾问葛来仪在看到蒂勒森的表述后第一时间发推说,“蒂勒森实际上对中国的新型大国关系表示了支持。大错特错。”在她看来,美国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双边关系,而不是接受中国的说法。她还认为,北京在要求华盛顿接受它的核心利益的同时并无意接受美国的核心利益,包括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关系。曾经担任过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的热特纳也持类似的看法,他在推文中认为蒂勒森重复中国政府的“故事和宣传”是“一个大的错误和失去的机会”。曾经担任过老布什总统的特别助理兼国安会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的包道格则认为,“我怀疑他是出于客气。重复中国的说法不是说我们的利益与中国是一致的,而是说我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可以接受的。”

中美之间诸多不稳定因素中有一项是双方无法回避,且难以真正得到解决的重要问题,即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奉行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却是这个世界上顽固坚守一党专制的极权制国家,这是政治体制上无法弥合的矛盾与冲突的根源。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白宫国安会亚太事务资深主任韦德宁的看法最具代表性。韦德宁说:“我见过一些美国政客跑到北京去说一些‘客气话’,他们以为这样就能和中国人成功打交道。”“小布什总统曾说,中国必须懂得,如果美国在外交关系中不践行自己的价值观,这个关系就不会长久。” 韦德宁在2017年3月份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希望任何美国总统都不要决定在美中关系中忽略人权,因为这是美国的本分、我们的价值和我们的认同。这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接受我们的价值观,但美方必须要在对外关系中的这个问题上明确坦诚。是的,如果我们摒弃这些有分歧的方面,建立战略互信是很容易的。但这样一来建立起来的是什么呢?我说这会是一个很虚伪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支持人权等美国价值观,由于美国国内尤其是国会等方面的原因,这样的美中关系是不可持续的。”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前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关系的演变,中美两国经历了从敌人到一般性朋友,即竞争对手兼合作伙伴的过程,双方都未曾把对方看成自己真正的朋友。美国仍然禁止向中国出售武器,限制高科技出口,仍然军售台湾,在南海有争议的岛屿问题上掣肘中国。中国同样也防范美国,担心美国以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和平演变”中国。目前来看,美国是强势的一方,在大多数竞争领域居优势地位。中国则是较弱势的一方,但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双方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文化、科技、金融、教育、农业、打击犯罪等。美国也鼓励中国在区域领域里发挥更富有成效的作用,如维护地区和平和稳定、朝核问题、人道主义救援、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开放、反恐合作,人道主义援助、海上安全、打击走私、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

中国近些年来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随着美国川普总统的上台,国际局势的纷争与变化,美国趋于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却成为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倡导者和捍卫者,中美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易位,再加上眼下朝核问题的日益严重,有导致区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急剧升高,中美之间原有的分歧被谈化,而合作的领域在不断加强。总体而言,美国不得不接受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中美两国共同承认彼此的繁荣符合两国的利益,中美两国基于共同的利益可以在诸多领域里进行合作,并协调、管控长期以来存在分歧或争端的领域,以避免合作遭到破坏甚至演变为对抗或冲突。

习近平访美之前美国国务卿蒂勒森表达了美方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发展对华关系,这一表述意味着美国实际上接受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美国也认为中美之间现实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的分歧。中国则承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老大地位,中国无意也不可能取代美国的地位,中国希望美国理解作为一个新兴的和平崛起的大国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川普总统虽然是个商人出身的政治素人,但是处处透露出商人的机敏和精明,他的上台口号是“让美国再次伟大”,一切以美国优先为要务,声称要雇美国人买美国货,让企业从海外回归本土,看似要走向自我保护主义。但是川普在对外关系上的政治算盘并不糊涂,从“川普蔡英文通话”以及质疑“一中政策”到回归“一中政策”的原则,川普并未做什么实事,却成功地制造出台海不安的气氛,使美国手中无形中多了一些可供使用的筹码。

习近平这次旋风式的访美,向美国新任总统川普递上了橄榄枝,中美双方均同意建立一个新的“美中全面对话”机制,并在朝鲜核武问题、中美贸易问题、区域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磋商。可以说,中国方面多年来向美国推销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得到了美国较为正面的回应。此外,川普放弃了奥巴马总统时期实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川普政府宣称它的亚太政策将在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发展建设性的关系。虽然美国的政策框架还未成型,但是大的方向和姿态已初见端倪,这也使中国方面松了一口气。可以说,中美关系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如果双方都能理智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潜在的危机,那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终能实现。


《新史记》第36期 2017年5月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3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