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五 3月 29, 2024 1:29 a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辽宁驻军的“三支两军”
帖子发表于 : 周一 10月 28, 2019 9:03 pm 
离线
Site Admin

注册: 周六 2月 28, 2009 5:46 pm
帖子: 2854
辽宁驻军的“三支两军”


余汝信


一、辽宁驻军简况

1968年1月,辽宁省内军以上单位(不包括军事院校)为15个,即沈阳军区,沈阳军区空军,旅大警备区及所属外长山要塞区,陆军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四军,辽宁省军区,海军旅顺基地,空军第二、第三军,国防科委第二十三基地,军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与广东省同为当时驻军数量最多的省份。

(一)沈阳军区

领率机关驻沈阳市。领导和指挥东北黑、吉、辽三省境内所属武装力量,时为陆、空军兵力最多的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政委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兼(1968年6月免),第二政委曾绍山,政委潘复生(1967年5月任),副司令员刘转连、唐子安,参谋长江拥辉,政治部主任李伯秋 。

(二)沈阳军区空军

领率机关驻沈阳市。辖空一军、空二军及空三军。司令员曾国华,副司令员何振亚、吕黎平(1968年1月免),副政委程明,参谋长王毓淮,政治部主任王文。

(三)旅大警备区

领率机关驻旅大市。兵团级单位,代号3280部队。司令员邓岳,政委杨俊生,副司令员陈信忠,副政委袁佩爵,参谋长程登志,政治部主任缺。 辖外长山要塞区,守备第一师(代号3220部队)、守备第二师(代号3292部队)及守备第三师(代号3042部队)。

旅大警备区军史称,“1967年1月警备区介入地方文革后,派出干部五百五十六人、战士一千零三十六人,共一千五百九十二人,约十个连的兵力。先后对广播电台、冷冻库、油库、粮库(一月二十三日)、监狱(二月三日)、公安局(三月七日),……市党政机关(三月三十一日),机车厂(六月二十九日)等国家重要目标、要害部门实行了军管。”“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由驻旅大陆、海、空三军(旅大警备区、海军旅顺基地、空三军、炮七、三十一师),对旅大市实行了全面军事管制。”“成立了‘大连警备司令部’,狠抓了制止武斗的工作,哪里发生武斗,执勤部队就到那里制止。”“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为了支持新的政权。警备区先后派出一千七百五十五名干部、战士,参加了各级革命委员会的‘三结合’(其中办事人员五百二十八人)。参加市革命委员会‘三结合’的军队代表,邓岳任主任,……要塞区、各师、团都派主要领导干部参加各区、县、工厂、企业、学校的‘三结合’。”

(四)外长山要塞区

隶属旅大警备区领导,执行军级权限。领率机关驻长海县,代号3282部队。司令员王海廷,政委任茂如,副司令员黄国忠、陈武魁、姚路,副政委杨国喜、牛明轩、尹培良,参谋长赵勤谋,政治部主任王国英。 辖广鹿、小长山、大长山、石城、海洋、獐子等6个守备区。

(五)陆军第三十九军

领率机关驻营口县,代号3096部队。军长张峰,政委陈绍昆,副军长王扶之、朱恒兴、高克 ,副政委何渠若、李军、封克达 ,参谋长耍清川 ,政治部主任王君森。 辖陆军第一一五师、第一一六师、第一一七师。第一一五师师部位盖县,代号3097部队。师长赵先顺,政委韩守一,副师长楚永兴、刘纯仁,参谋长何海云,政治部主任汤文惠。第一一六师师部位海城县,代号3174部队,师长张杰,政委李兆书,副师长王林,副政委胡可风,参谋长萧文泉,政治部主任张业香。第一一七师师部位复县,代号3125部队。师长王秀法,政委薛瑞云,副师长刘兆,副政委王青羊,参谋长黄达宣,政治部主任张跃东。

该军军史称,1967年2月2日,“我军进驻鞍山、营口、海城、复县、新金、盖县、盘锦等地,执行‘三支两军’任务。”8月17日,“根据中央《关于处理鞍山问题的决定》,由军长张峰、政委陈绍昆为首的军管会,对鞍山市实行军管。” 1968年,“我们军‘三支两军’地区的各市、县、区先后成立了‘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共有900多名干部战士被结合进各级的革命委员会任职,继续进行‘三支两军’工作。”

(六)陆军第四十军

领率机关驻锦州市,代号3135部队。军长吴忠,政委刘振华,副军长颜文斌、符必玖、黄德懋,副政委张纪之、展明,参谋长宋宪孔,政治部主任郑屏年。 辖陆军第一一八师、第一一九师、第一二○师。第一一八师师部位义县,代号3136部队。师长赵兴元,政委谭顺田,副师长翟文清,副政委张仲先、李湖,参谋长于宗浚,政治部主任朱英才。第一一九师师部位锦县,代号3146部队。师长朱玉荣,政委王世乾,副师长张建奎、刘忠武,副政委李洪奎、苏章,参谋长杨月山,政治部主任郭俊。第一二○师师部位兴城县,代号3160部队。师长邢维邦,政委冯恺,副师长宋汉珠,副政委李学毅,参谋长董长杰,政治部主任晏世禄。

该军军史称,1967年1月,该军“从二十五日起,介入了锦州地区的文化大革命。先后派出七百四十五名干部战士,接管了锦州广播电台,和对锦州地区的粮、棉、油及物资仓库等四十二个单位,实行了武装警卫。二月下旬,派出八十八个连队进驻锦州、朝阳地区的十个县、二百七十六个公社进行支农。三月初,派出一千一百多名干部战士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赴锦州、阜新两市的一百七十九个工厂、五个矿区进行支工。并先后对阜新市、锦州铁路局和锦州地区等三十九个国家重要单位、部门,实行了军事管制。还分期分批对阜新市、锦州地区的大中院校和小学高年级实行了军政训练。”1968年“四、五月,阜新市、锦州市、锦州铁路局等单位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我们军有一千二百多名干部结合进各级革委会,一百八十名同志担任了县团级以上革委会的主要领导。”

(七)陆军第六十四军

领率机关驻本溪县,代号3225部队。军长刘德才,政委郭玉峰,副军长张怀瑞,副政委马瑛、刘路明,参谋长缺,政治部主任展征。 辖陆军第一九○师、第一九一师、第一九二师。第一九○师师部位本溪县,代号3226部队。师长王庆瑛,政委刘鸿臣,副师长汪明德、穆大法,副政委张千,参谋长刘振山,政治部主任缺。第一九一师师部位丹东市,代号3249部队。师长刘东起,政委武峰光,副师长葛根元、彭庆德,副政委马海臣,参谋长缺,政治部主任孙福斌。第一九三师师部位凤城县,代号3271部队。师长王统,政委李炜,副师长徐超、袁天禄,副政委段吉正,参谋长王连清,政治部主任边振武。

该军军史称,“1967年初,……我军先后派出3.2万多人,分别到本溪、抚顺、沈阳、丹东4市和本溪、抚顺、凤城、宽甸、桓仁、清源、新宾等县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7年3月至1968年12月,根据党中央和军区指示,我军派出22个建制连队、270名干部对沈阳、本溪市公安局和抚顺、本溪矿务局以及本溪钢铁公司、通化铁路局等11个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建立了6个军事管制委员会,41个军管领导小组。还派出近200名干部、战士对丹东铁路大桥、档案馆、凤城粮库,本溪、抚顺公安局看守所5个单位实行警卫保护。”“1968年,……我军有1792名干部被结合进各级革命委员会任职,部分干部还担任‘革委会’主要领导。军胡金波副政委担任了本溪市‘革委会’主任,张怀瑞副军长、武峰光副政委先后担任了抚顺市‘革委会’主任。”

(八)辽宁省军区

领率机关驻沈阳市。司令员贺庆积,第三政委杨弃,第四政委李道之,副司令员张海棠、张天恕、赵鹤亭、巫金锋、汪应中、曾长柏、李亚田、凌少农、罗春云,副政委刘采芹,参谋长刘春芳,政治部主任陶明。 辖沈阳市、鞍山市、营口市、锦州市人民武装部,辽南、旅大、丹东、抚顺、沈阳、阜新、朝阳、本溪、锦州军分区。并辖辽宁省军区独立师第一师(代号3209部队)、独立第二师(代号3365部队)。

辽宁省军区组织史资料称,自1967年1月至1973年,“省军区共派出13,969名干部、战士(其中干部7,582人次,师以上干部108人次)参加了‘三支两军’工作,其中有2,017人担任省、市(地)、县(区)及基层单位的领导职务。”“按沈阳军区党委指示,省军区党委主要领导参加了临时组建的辽宁省‘抓革命 、促生产’总指挥部,工农、文教、卫生等口都有一名省军区领导参加。……1967年至1968年,按沈阳军区党委的指示,省军区成立制止武斗领导小组,每天有2至3个连队担任值勤,在制止武斗中有459名干部、战士被打伤(重伤62人),2人被打死,共收缴武器2万多件,手榴弹5万多枚,雷管23万多个,子弹20余发,军用汽车100多辆。”

(九)空军第二军

领率机关驻丹东市,代号7321部队。军长邹炎,政委赵其林,副军长张子安、李飞、孙景华,副政委缺,参谋长李飞兼,政治部主任王恕年。 1967年6月后,全面负责丹东地区“三支两军”工作,有45.8%的干部先后参加了“三支两军”,78名团以上干部参加了地方“三结合”的领导班子。
(十)空军第三军

领率机关驻旅大市,代号7331部队。军长吕茂堂,政委杨大伦,副军长刘国柱、黄鲁、李兆霖,副政委任球,参谋长佟铁夫,政治部主任彤剑。 1967年到1973年间,军组织机关、部队部分人员执行了北京市朝阳区和大连市区、局、院校、工厂的“三支两军”任务。

(十一)海军旅顺基地

领率机关驻旅大市,代号4005部队。司令员马忠全,政委宋景华,副司令员高诗荣、赵友夫、冯尚贤,副政委孙鸿志,参谋长王屏寿,政治部主任冯达。 参与了旅大地区的“三支两军”工作。

(十二)国防科委第二十三基地

领率机关驻锦西县,代号4497部队。司令员郑国仲,政委王大华,副司令员杨国宇、冰野,副政委史子才、朱卿云,参谋长王际鲁,政治部主任陶绍侃。
据基地《大事记》称:1967年,“基地派出1,030名干部、战士(其中团以上干部59名,一般干部861名,学员和战士110名)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于三月二日分赴锦西县23个公社和一个镇,担任支农任务。同时还派出65人组成4个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进行流动宣传演出。同时,按上级部署,基地先后向锦西、北京等地派出5,284人次(其中去北京为121人次)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派到锦西地区的单位是:锦西县、石油五厂、化工厂、化工机械厂、化工研究院、化工二处、渤海造船厂、六局一公司等。派到北京的单位是: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机械工业部及其所属第三研究院、北京市外贸局、冶金局、二商局等。派出人员中,有军职干部7人次,师职干部32人次。锦西地区的‘三支两军’工作,由基地、海军第一航空学校、四十军三五八团、锦西县人民武装部4个驻军单位,于一九六七年三月组成锦西卫戍区,后改为警备区,实施统一领导。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根据沈阳军区转发军委的指示,撤销了警备区,改设驻军‘三支两军办公室’,简称‘支左办公室 ’。”

(十三)沈阳军区炮兵

领率机关驻沈阳市。第一副司令员吴子杰 ,政委缺, 副司令员王亚夫、艾福林、甘伯勋、熊金波、甄秉信, 副政委张兆仁、何槿,参谋长甄秉信兼,政治部主任缺 。 辖炮兵第七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三师,高炮第六十二师,军区野战高射炮兵群。

(十四)沈阳军区装甲兵

领率机关驻沈阳市。司令员缺, 政委杨中行,副司令员唐青山、王 超、赵占魁、赵云鹤 ,副政委裴光、高书简,参谋长吕文选, 政治部主任王千祥。 辖坦克第三师(代号3289部队)。

(十五)沈阳军区工程兵

领率机关驻沈阳市。主任夏克,政委王从周 ,副主任杨启轩、宋文洪, 副政委邹平光,参谋长朱玉山,政治部主任苏民。 辖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工区及工程兵第四支队(代号3316部队,1968年2月组建)。

二、1967-1968年辽宁文革进程与军队

1967年1月31日,由24个造反组织发起成立的“辽宁省革命造反夺权指挥部”于凌晨三点宣布接管辽宁省委、省人委的一切权力。辽宁夺权没有得到中央承认。

2月16日,“辽宁省革命造反派大联合委员会”(简称“辽联”)在沈阳宣告成立,宋任穷在成立大会上讲话以示支持。“辽联”以东北工学院“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等学生造反派为主体,思想较为活跃,得到了相当大一部分机关中下层干部和已经“站出来”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支持。“辽联”反对沈阳军区 1966年下半年后对军内造反派和1967年1月介入地方文革后对地方造反派的压制。

2月20日,辽宁省军区对辽宁省公安厅实行军事管制,沈阳军分区对沈阳市公安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邮电部门实行军事管制。

2月27日至3月1日 ,辽宁省军区召开部队和地方三级干部会议,研究和布置了农村备耕和春耕生产工作。

3月19日,沈阳军区、辽宁省军区进驻各地机关、报社、电台、学校、工厂、农村,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4月21日,东北局书记处发表“关于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三点意见’”,其主要内容为:1、最近进驻或冲进东北局机关的“东工红旗造反团”、“革命造反团”和“辽大红卫兵”是保守组织;2、他们进驻或冲进东北局机关是违反毛主席亲自指示的军委八条命令和中央2月21日通知的,是非常错误的,希望他们按照中央军委八条命令和中央2月21日通知精神撤出;3、我们坚定不移地站在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边,坚决支持一切无产阶级革命派,坚决同他们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三点意见”引起了冲击东北局的较保守一派学生组织的强烈不满。5月4日,这一派组织在沈阳市人民广场召开大会,批判“三点意见”,会场上与保宋任穷的“辽联”派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5月10日,冲东北局一派在沈阳南站前广场召开“辽宁无产阶级革命派联络站”(简称“辽革站”)成立誓师大会,声讨和批判“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及其在东北的代理人”,矛头直指“宋、马、顾、喻、徐”(指当时尚未打倒而又与“辽联”观点一致、受到“辽联”支持的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第三书记马明方、书记顾卓新、候补书记喻屏和辽宁省委书记处书记徐少甫)。

6月5日,以辽宁大学“八三一”为主体的辽宁“八三一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八三一”)成立。至此,辽宁地区三大派三足鼎立、相互抗衡的局面形成。三派观点鲜明:“辽革站”——保陈打宋;“辽联”——保宋打陈;“八三一”——既打宋,又打陈。一般认为,“辽革站”是保守派,“辽联”与“八三一”是造反派,不过,“辽联”是造反派中较稳健一翼,而“八三一”是造反派中更激进一翼。

“三点意见”使本应长于政治斗争手腕的宋任穷本人及其为首的东北局书记处事与愿违,陷于被动。虽然宋于7月4日被迫以他个人名义收回了“三点意见”,但已于事无补。8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东北局停止对东北各省市领导的决定》,《决定》标志着毛、周在权衡利害后最终放弃了保宋,从此,辽宁全省为年初已介入“三支两军”的沈阳军区所左右。

8月26日,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沈阳三派组织赴京代表,并指示要制止武斗,恢复交通,恢复生产,恢复正常秩序。9月9日,中央领导第三次接见辽宁代表和军区、地方领导干部,解决实现大联合问题。在周恩来主持下,沈阳三派代表签订了《关于拥军爱民,制止武斗,恢复生产协议书》。为加速解决辽宁问题,中央又派出以柴成文 为首的中央调查组到辽宁。12月18日,沈阳三派代表在中央调查组的主持下,与警备司令部代表达成《关于制止武斗联合紧急通知书》的协议。

1968年 1月27日,辽宁三派群众组织,在京签订《沈阳三大革命群众组织关于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协议》,30日,在市人民广场召开“三大革命群众组织实现革命大联合大会”。 2月13日,沈阳财贸系统200多个单位实现了大联合。20日,沈阳市大专院校三派签订了《革命大联合协议》。2月末,省委机关三派组织签订了《实现革命大联合协议书》。到4月末,全省已有90%以上单位实现了大联合。

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名发出关于成立辽宁省革命委员会的批示,决定省革委会主任由陈锡联担任。在省革委会委员中,军队干部占16%,地方干部代表占22%,三派群众组织代表占62%,虽然在人员构成上表面是“军干群”三结合且军队干部最少而群众组织代表最多,但实际上是军队干部主持了大局。

三、各地、市革命委员会的建立与军队

1968年初,辽宁省辖4专区,10省辖市,1垦区。各专区(垦区)、市革委会成立经过及与军队关系简况如下。

(一)鞍山市

1967年4月9日,鞍山两派在游行时发生武斗。从本日至9月13日,发生武斗147次,有614人受伤,其中重伤116人。7月26日,鞍山两派代表在北京经两个月谈判,达成制止武斗、恢复生产的十二条协议后,于本日返鞍山,但武斗尚时有发生。 8月17日,中央发出关于处理鞍山问题的决定,将原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王鹤寿等定为走资派,决定成立以张峰、陈绍昆为首的鞍山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鞍山市、鞍山钢铁公司实行全面军事管制。在军管会下设立“抓革命、促生产”的两个班子,分别领导文化大革命和生产、财贸工作。1968年3月22日,鞍山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张峰任主任,何渠若任第一副主任。

(二)锦州专区

1968年4月3日,锦州专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锦州军分区司令员曾广珍任主任。12月26日,辽宁省革委会决定撤销锦州专区,将其所属的七个县划归锦州市领导。

(三)阜新市

1967年1月,阜新市形成两派,斗争日趋尖锐。1966年下半年到1968年1月,市内发生较为严重的“打砸抢”事件27起,波及朝阳、哲里木盟地区的25个单位。2月28日,阜新地区实行军事管制,阜新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主任展明。1968年1月28日,阜新市两派在北京达成大联合协议。2月24日成立“阜新市革命大联合委员会”。4月26日,举行阜新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暨庆祝大会。阜新市革委会主任为展明。

(四)朝阳专区

1967年1月28日,由一派群众组织成立的“朝阳地区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 ,宣布夺了中共朝阳地委、朝阳专员公署的党政财文大权。1月29日,另一派群众组织成立的“朝阳各界总部”极力反对“朝阳地区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的“一二八”夺权,称他们为“保皇派”。2月26日,朝阳军分区公开表态支持“朝阳地区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承认“一二八”夺权,并由朝阳军分区负责人、地方领导干部和造反派组织负责人正式组成三结合的领导机构——朝阳地区临时革命委员会。3月2日,朝阳地区临时革命委员会开始办公,并启用新公章。1968年5月6日,沈阳军区批准成立“朝阳专区革命委员会”,贺晓成任主任。

(五)沈阳专区

1967年3月5日,沈阳军分区支援农业生产领导小组成立,军分区政委赵克勋任组长。27日,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成立,指挥赵克勋。6月18日,地委第一书记申东黎被迫害致死。26日,沈阳军分区司令员苟耀德任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总指挥。是月,全区开始出现武斗。8月武斗升级。1968年2月12日,解放军辽宁省沈阳专区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原公、检、法机关人员大部分进“五七干校”学习。5月7日,沈阳军区批示,同意沈阳军分区《关于成立沈阳专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苟耀德任专区革委会主任。12月26日,沈阳专区改名为铁岭专区。

(六)沈阳市

1967年1月23日,沈阳市委由市委机关“串连总部”、东北工学院“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等18个群众组织组成的“接管委员会”接管,从此,沈阳市党政机关陷入瘫痪。2月22日,沈阳军区、辽宁省军区陆续派员进驻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实行“三支两军”。8月16日,沈阳三派与沈阳卫戍区司令部签订《关于立即制止武斗、恢复生产的协议书》。12月18日,沈阳三派代表与警备区司令部代表,在中央调查团的主持下,达成《关于制止武斗联合紧急通知书》。1968年1月6日,沈阳三派与沈阳卫戍区达成贯彻1968年春季征兵命令的协议和《关于进一步贯彻“九·九”协议、彻底制止武斗的十条规定》。30日,沈阳三派在市人民广场联合召开“沈阳市三大革命群众组织实现革命大联合大会”。5月10日,沈阳市革命委员会与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市革委会主任为王从周。

(七)锦州市

1967年1月10日,锦州市造反派开始夺权,各级党政机关逐渐瘫痪。是月,驻锦部队奉命在锦州开始执行“三支两军”任务。2月,锦州市形成“好”“糟”两大派。3月6日,锦州市公安局发出通令,宣布锦州师范学院等几个群众组织为“反动组织”。5月27日,市公安局军管会撤销“三六通令”。8月,锦州市武斗再次升级,许多工厂停工。1968年1月10日,解放军锦州警备区发出布告:奉命自即日起,对锦州地区公检法机关全面实行军事管制。2月25日,锦州两派在站前广场召开大会,宣布成立锦州市大联合委员会(8月11日两派群众组织宣告撤销)。5月26日,锦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 陆军第四十军副军长黄德懋任主任。1969年1月10日,辽宁省革委会决定,锦州专区与锦州市合并后组成的锦州市革委会,仍由黄德懋任主任。

(八)丹东市

1967年2月,丹东驻军介入地方文革,表态支持“丹联”派夺权革命行动,全市夺权之风骤起。2月13日,丹东“红司”派认为丹东驻军某些支左人员支一派压一派,“红司”派组织到山上3197部队军部门前送大字报,并在门前围坐长达7天8夜,即“二一三事件”。3月中旬,以军队领导为主体组成“丹东市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5月底,3197部队因换防离开丹东,丹东支左工作改由空军某部负责。1968年1月8日,丹东市驻军对丹东市公安局、检察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实行军事管制并称解放军丹东市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委员会。2月19日,丹东市两派群众组织举行实现革命大联合大会,成立丹东市革命大联合指挥部。5月30日,丹东市召开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宣读辽宁省革委会关于成立丹东市革命委员会的批示,批示中同意赵其林任市革委会主任。

(九)营口市

1967年1月28日,以营口市毛泽东主义红卫兵造反司令部为首的6个学生、工人造反组织,于夜间夺了营口市党政财文大权,抢走了公章,此后,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大多被造反派夺权。是月,营口驻军某部及辽南军分区、营口市人民武装部派出大批干部、战士,进驻全市各有关单位。3月14日,营口市按照“三结合”方针,成立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7月,营口市各不同派别的造反组织间武斗不断发生和发展。据城区六、七月统计,共发生武斗75起,伤135人。12月21日,营口市公安局、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实行军事管制,成立解放军营口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1月,营口市区两大派群众组织开始联合。双方代表在北京办学习班谈判时,在周恩来主持下,两派联合成立营口市革命群众大联合指挥部。5月31日,营口市革命委员会成立。主任委员韩守一。1969年1月10日,辽宁省革委会同意辽南、营口合并后的营口市革命委员会由耍清川任主任。

(十)辽南专区

1968年5月3日,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成立辽南专区革命委员会,主任由原辽南专员公署专员金铎担任。12月26日,辽南专区撤销,所辖各县分别划归营口市、旅大市领导。

(十一)本溪市

1967年2月,全市群众组织开始层层夺权,市级党政机关遂告瘫痪。市委个别常委公开发表声明“退出常委闹革命”。不久,全市造反派组织形成两大派,即“毛泽东思想八三一革命造反总司令部”(八三一)和“本溪市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委员会”(本联)。从此派性斗争益加激烈。3月26日,本溪驻军、本溪军分区成立“三支两军”办公室,派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机关、学校、文化、卫生等部门。在本溪军分区领导下,成立负责指挥全市经济工作的临时领导机构——本溪市抓革命 、促生产指挥部。是年秋,本溪市两大派代表在北京协商大联合,至翌年初达成两派“大联合”协议。1968年6月15日,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本溪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军代表胡金波任主任。

(十二)盘锦垦区

1967年2月3日,中共盘锦垦区委员会、垦区人委被夺权,区委、区人委领导机关陷入瘫痪状态。是月,垦区相继成立各种战斗队、兵团、纵队等造反派组织达900多个,对垦区党委第一书记马赋广、第二书记李世善、副区长许宏文等轮番批斗。群众组织尖锐对立,派性斗争逐步升级,武斗流血事件经常发生。3月5日,解放军3125部队到垦区开展“三支两军”。1968年1月,垦区“大联筹”与“五一六”两派在北京达成大联合协议。2月,垦区公、检、法军管会成立。6月28日,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盘锦垦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主任刘盛田兼。

(十三)辽阳市

1967年1月23日,中共辽阳市委机关各群众组织联合,于13时宣布“正式夺了市委的大权”。同日,“一二·六革命造反总部”、“辽阳市无产阶级造反团”联合“大夺权”,先后夺走中共辽阳市委、市人委、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报社、车站等机关单位公章。1月末到2月初,市、县其他群众组织也纷纷大搞“夺权”。7月,市、县各派群众组织相继武装,武斗日渐升级,打、砸、抢事件不断发生。1968年1月28日,辽阳市4个群众组织在北京签订实现革命大联合协议书。8月2日,经辽宁省革委会批准,成立辽阳市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得功。

(十四)旅大市

1967年1月23日,旅大警备区奉命到地方“支左”,陆续向市级党政机关、报社、电台、大型厂矿企业、高等院校等派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2月1日,全市42个单位的群众组织开会宣布夺市委、市人委权。市党政领导机关瘫痪,全市陷于无政府状态。2月8日,驻旅大部队奉命强行解散被定为“反革命组织”的“瓦纺工人造反团”。11日,又强行解散“旅大造反军团”。从此,旅大群众组织围绕对解放军“支左”的态度和行动问题,分成“拥军派”和“反军派”。3月28日,旅大警备区等根据中央指示,对旅大实行军事管制。8月24日,在大连卫生学校发生严重武斗事件。两派群众组织之间动用枪炮等武器,造成11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从1966年末至1968年上半年,全市发生大小武斗事件76起,死亡189人,重伤625人。1968年1月30日,旅大市三大派群众组织在北京签署《旅大市各革命群众组织关于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协议书》。3月7日,该《协议书》正式公布,并成立旅大市革命大联合筹备委员会。8月3日,辽宁省革委会下发《关于成立旅大市革命委员会的批示》,同意成立旅大市革命委员会,邓岳为革委会主任。

(十五)抚顺市

1967年1月24日,抚顺市一派群众组织夺了《抚顺日报》社和市公安局的领导权。2月23日,另一派群众组织又从夺权的群众组织手中夺了市公安局和《抚顺日报》社的权。从此,抚顺市的造反派分化成为两大派群众组织。3月,抚顺军分区和驻抚部队开始介入抚顺市的文革运动。中共抚顺市委书记处办公楼被群众组织占领。从此以后,抚顺市的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相继被迫停止工作。5月23日,在抚顺军分区主持下,成立“辽宁省抚顺市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1月12日改称“抚顺驻军生产指挥部”)。这个指挥部由军队干部牵头,吸收群众组织代表及部分领导干部参加,实际上取代市委、市人委的领导权,成为抚顺生产、工作的临时领导机构。1968年7月15日,抚顺胜利矿两派群众组织之间进行武斗,有18人丧生。从1967年7月中旬开始武斗以来至本日,全市共发生较大规模的“打、砸、抢”和武斗事件300多起。其中大型武斗有40多起,动用了机枪、大炮、坦克等重型武器。全市因武斗死亡700多人,伤1,700多人,重伤致残240多人。8月28日,抚顺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站广场召开,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怀瑞在会上讲话。

以上15个地、市级革委会,其中旅大警备区、军区工程兵、军区炮兵、空二军任第一把手的各1个,各占6.7%,共占26.8%;陆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四军各2个,各占13.3%,共占39.9%;省军区系统3个,占20%;地方干部2个,占13.3%。


原载《昨天》第139期 2019年10月30日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4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