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五 4月 19, 2024 5:15 p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青海221基地旧址 ——文革遗址考察散记(二)
帖子发表于 : 周四 8月 29, 2019 9:21 pm 
离线
Site Admin

注册: 周六 2月 28, 2009 5:46 pm
帖子: 2858
青海221基地旧址
——文革遗址考察散记(二)

余汝信

降临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那场灾难,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一个缩影。

一、历史沿革

青海221基地的起步,要追溯至文革前的1958年。

1958年7月,经邓小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批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选址在青海省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此地四周环山,境内是纯牧区,呈盆地地貌。当时认为,选址于此,便于隐蔽、保密。

1958年11月,按照苏联专家提供的基地初步设计方案开始施工。1959年1月,基地筹建处正式成立,代号为221厂,对外掩护厂名“国营综合机械厂”( 后将整个地区掩护名称定为“青海矿区”)。二机部九局(核武器局)局长李觉兼任筹建处临时党委书记。

1960年至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工程停顿。1962年底,中央专委从13个部门抽调了15,000人的施工队伍,与二机部的建筑安装队伍共同组建了“221厂基本建设联合指挥部”,李觉任总指挥,基地施工建设重新展开。

1964年2月25日,二机部决定在九局与九所(核武器研究所)基础上合并组建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221基地为221研究设计分院。

1964年6月,一个水、电、暖、路齐全,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研制基地基本建成。基地占地面积570平方公里(建厂初期1,170平方公里)。有十八个厂区,四个生活区,总建筑面积56.4万平方米。其中,有33万平方米的优质厂房,厂区内有铁路38.9公里,与青藏铁路在海晏县火车站接轨;有沥青铺面公路75公里,与青藏、青新、湟嘉公路连接。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03公里,距青海湖30公里。基地分为甲区、乙区。甲区是基地政治、科研、生产、文化中心;乙区在海晏县县城,主要是生活区。

当时221基地总共有7个分厂,一分厂负责弹头体加工、铀部件生产、精密加工以及无线电系统控制等;二分厂主要负责炸药的加工、同步聚焦实验及火工部件的加工和核武器的组装工作;三分厂为机械加工厂,负责翻砂、锻造、热处理以及制氧等;四分厂为火力发电厂,负责给基地供热水、供暖、供电;五分厂是水厂;六分厂是爆轰试验场;七分厂是放射化学中子物理实验场所。

1964年8月底,基地完成了“596”核装置的总装,产品运往试验场,1964年10月16日进行了我国首次原子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1965年3月6日,九院机关与221分院合并,院领导机构转至221基地。

由于221基地是苏联帮助设计的,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央专委于1965年5月批准建设代号为“902工程”的第二个核武器研制基地。该基地12个研究所分布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五个县内,主体在梓潼县城。902工程在1969年完工后,迅速取代了221基地的作用。

二、文革前期的221基地

1965年10月,成立了国营221厂“四清”分团及分团党委,二机部刘西尧副部长任团长兼书记。在学习文件基础上,各级领导干部“下楼洗澡”,在职工代表中对照检查,听取职工意见,职工称之为“搓背”。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越是接近群众,工作做得越多的干部,在一次又一次的对照检查中越难以通过,职工形容基层领导“洗烫水澡”,上级领导“洗温水澡”,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先声,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种子。

1967年1月,全国夺权风暴刮到221厂,一派群众组织接管了总厂、分厂“文革”领导权,财政、干部、科研生产、保卫保密的监督权,印鉴掌握权。2月23日,西宁市发生流血事件,设在西宁市的221厂技工学校少数学生卷入了这一事件,加剧了基地两派群众的对立。

3月4日,聂荣臻宣布:经周恩来批准,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221厂实行军事管制。军管小组长为驻青海的国防科委第二十二器材基地司令员贾乾瑞。221厂实行军管后,两派群众的对立情绪有所缓和,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科研秩序。5月2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给221厂军管组发来电报,指出:“‘七三’任务已进入紧要阶段,为了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按时按质完成这项任务,厂的四大暂停,待‘七三’任务完成后再继续进行。”6月5日,九院221厂承担的氢弹设计、实验、生产、环境试验以及核测、总装、联试工作全面完成,产品运往新疆罗布泊二十一试验基地。1967年6月17日,赶在法国之前,一颗330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氢弹试验成功,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中央军委又特给221厂军管组发来贺函,指出:“221厂的任务十分艰巨,新的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十分繁重,整理和向三线调整搬迁工作很紧迫,全厂同志都应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积极完成上述任务。”7月17日下午,在三分厂发生了以石头、砖块、棍棒为武器的大规模武斗。7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特急指示,指出:“221厂是国家极为重要企业,最近发生的武斗,科研、生产陷入停顿,广大职工生活受到影响,工厂安全受到威胁。……中央将派调查团,专门去处理221厂的问题。”27日,周恩来、聂荣臻指示:“立即停止武斗,现在双方集结的队伍,应即撒回各自驻地,恢复生产,恢复交通运输。……厂两大组织推选代表20人来京进行具体商谈。”同时给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刘贤权发出电报指示,要刘劝说,“要求进入221厂在海晏县生活区的×××红卫兵迅速返回西宁”。8月4日晚,在总厂办公楼前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武斗,致死一人。8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对221厂指示:“一、为迅速解决停止221厂武斗,恢复生产的问题,中央决定派出调查组,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刘贤权同志为组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同志、二机部副部长刘伟同志、总理联络员办公室张晋德同志为副组长的调查组,于日内乘飞机前往221厂。二、党中央坚决要求你们严格保证工厂的绝对安全,希望你们停止武斗,迅速回到自己的生产岗位,认真地执行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动员一切力量完成今年的科研、生产任务。”这样,两派大多数群众,回到或坚守在科研工作岗位上,热电厂、交通运输处、房建处等辅助生产部门和医院、学校、商场等社会服务部门工作继续运转。

1968年1月,国防科委接管九院。2月28日,授予九院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819部队”,221基地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839部队”。1968年9月,221基地成立革命委员会,之后第九研究院由七人成立的临时领导小组负责领导九院、221基地、902地区各军管会,这个小组设在221基地。

三、221基地遭受重创

1969年1月,221基地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08厂”,10月开始战备搬迁、人员调动,大批技术干部开始陆续往四川902地区转移,一些技术干部被发配走五七道路,到河南省驻马店上蔡农场劳动,改造世界观(私下传言是经过解密后调出),其它仍留在青海。此阶段留传甚广的是“三品”论,即:到四川的是“正品”,留在青海的是“次品”,下农场的是“处理品”。职工人心涣散,思想混乱,技术骨干感叹“卸磨杀驴”,对前途、未来感到渺茫。在这种状态下,发生了所谓的“三大案件”:11月4日,电厂发生输电电缆击穿事故,引发了全厂停电;11月14日,第二生产部229工号1#工房发生恶性TNT爆炸事故,炸死四名职工;此期间还传说“机密资科”失窃事件。

11月25日,周总理听取关于“三大案件”的情况汇报,指示“加强领导,充分发动群众,查清问题”,随即派出以赵启民(海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海军中将)、赵登程(原空军第八军副军长,1968年2月后任公安部领导小组成员,中央专案审查小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1960年空军大校)为正副组长的工作组赴221地区调查处理。

“二赵”进入基地最先的动作是禁止职工对外的通信联系,来信全部扣住,必须经军代表验看,认为没问题后才交还本人。

原定到驻马店上蔡农场的人员,改为在青海多巴办学习班(后转移到西宁杨家庄大院)。调来了军代表和成建制的核试验基地复员的工程兵,这些人不幸沦为帮凶和打手。

然后是全厂大抄家,美其名曰“保密大检查”,扬言“谁怕保密大检查,只有阶级敌人才害怕”。为掀运动高潮,草菅人命,枪决无辜职工,称之“杀鸡给猴看”。

大搞刑讯逼供,提出“革命群众掉几斤肉,让阶级敌人去几层皮”的口号;轻证据,重口供,称“一人供听,二人供信,三人供定”,抓“五一六”分子“一个不漏”,破“四旧”要“刺刀见红”等等,逼迫职工无所不用其极。

“二赵”以开杀戒来打开“清队破案”的局面。1970年2月17日,召开全厂“宽严大会”,无辜枪杀一名技术员(宋应松)、一名外科主任大夫(陈长贵)。为配合运动的开展,又无辜枪杀三人(张邦鹏,技术员;赵德,工人),其中包括一名不到16岁的孩子(刘剑,学生)。

开大会时,会场四周架上机枪对着全场群众。“犯人”剃光头,绳子套在脖子上,令全厂职工面向杀人现场。枪杀人后,赵登程讲话称,“你们听到枪声没有?没有听到枪声,下次我拿大炮轰,拿机枪扫。”

强令出差、探亲的职工三天内返厂参加运动,逾时不归就开除;切断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包括电话和通讯;夜里厂区实行戒严,三声口令不回就开枪;几乎所有集体宿舍的窗户都用木板封死,整个221厂成了一个大监狱。

赵登程带头搞“逼、供、信”。他随身带着手铐,亲自审讯逼供。厂里使用的刑法闻所未闻,什么“站圆筒”、“冻冰棍”、“烤电炉”、“假枪毙”、“假活埋”等无所不用其极。

在全厂开展大搜查,把搜查来的材料作为罪证搞展览。其中,把电灯开关说成是特务用的发报机,把黄豆、沙子说成是敌人从核试验厂带回来的效应物,把假牙说成是特务用于自杀的工具,把连号的人民币说成是特务的活动经费……把221基地说成是“小香港”、“小台湾”、“资产阶级大染缸”,说各类反革命分子都是“一串串的”、“一窝窝的”;说“要杀一批,清一批,还要控制使用一批”;说“要把草原独立王国彻底砸烂”,“要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他们进厂后就宣布,他们是“永久牌”的,不是“飞鸽牌”的。军委首长给了他们“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边斩边奏”。赵登程在杀人大会上称,“九院院长这样的人我都可以处理,你们下面的人就更不在话下了。”

在“二赵”进行的“清队破案”、“清查五一六分子”、“一打三反”、“荡涤污泥浊水”等一系列运动中,被打成“反革命”、“特务”的各类人员达3200余人。其中,被逮捕、拘留、隔离审查的733人,看押批斗的2500余人;被逼自杀108人(其中死51人),被打致死4人,其中包括副院长王志刚和炸药专家钱晋;冤杀5人,被关致死3人;因刑讯致残、致病400余人,包括九院创始人之一吴际霖,因倍受摧残致英年早逝。

关于这一段历史,目前已有纪实小说《禁地青春》(魏世杰著,王月玲整理,青岛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及《青海核武基地的劫难》(原221厂厂长王菁珩著)等书籍或文章予以披露。

四、1971年之后的221基地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赵启民被解除一切职务,隔离审查,后被降级处理(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赵登程1972年10月被逮捕,1983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二赵”的处分程度差异颇大。

1972年9月至1973年3月,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九院“批林整风”会议。“京西会议”后,以李觉为组长、周秩(二机部404厂厂长)、赵敬璞(原九院党委书记)、胡若瑕(国防科委二局局长)等组成的学习组分赴四川、青海传达“京西会议”精神,帮助恢复秩序。

1973年7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九院脱离军队序列,集体转业,划归二机部领导。有论者称,九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后,大批军队干部进入九院,这些干部多数是好的,但在政治运动中,工作上存在重大错误,伤害了九院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感情。赵敬璞代表二机部把军队干部全部撤出,由地方干部完全接手工作。

1974年1月1日,九院一分为二,院本部迁往四川,221厂留在海晏。

1987年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批转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关于撤销核工业青海221厂的请示》,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撒销青海221厂,撤点销号。221厂近万名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家属共3万多人分散安置在全国27个省市。核设施退役处理工程投资3,000万元,1993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完成了三级退役要求。

1994年6月15日,221厂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移交协议。221厂厂部被确定为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更名为西海镇。

1995年5月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消息称:这个基地位于青海省,曾为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作出历史性贡献,这个基地环境整治,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并已通过了国家验收。目前基地原址已移交地方政府安排利用。

2001年,“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基地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总投资8,200多万元,由纪念馆、纪念园、爆轰实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纪念碑等组成,占地12.1公顷。

2009年5月,举行221基地纪念馆开馆仪式,正式对外开放。

2018年,基地旧址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录第98项记载:

98.221厂(青海矿区)(原子城纪念馆)
所在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
始建年代:1959
主要遗存:上星站、爆轰试验厂、地下指挥中心;生产、加工设备,检测仪器;铁路、厂房、住宅、社会文化活动中心等;大量档案文献,亲历人

五、旧址现况

基地纪念馆的外观设计,源起于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生产厂房。在建造的过程中,纪念馆利用了北高南低的地形,将纪念馆的一部分置埋于地下,从而形成了掩体的效果。纪念园则用雕塑、道路、纪念墙等元素,展示了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历程。

基地展览馆共有七个展室,第一展室:基地创建的背景;第二展室:基地创建的过程;第三展室:两弹爆炸成功;第四展室:辉煌成就;第五展室:光荣退休;第六展室:化剑为犁、和平利用;第七展室:西海新貌。

221厂撤销后,大部分职工分别安置到了四川绵阳、河北廊坊等地。纪念馆展陈的近二百张图片除了少量是从那些曾经在221厂工作过的老人中和相关部门征集来的外,其余的都是从19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东方巨响》中截取的。

纪念馆第三展厅以1比1的比例复原了221厂一分厂和二分厂的部分生产车间,在一分厂的复原车间里摆放着一台球面机床,这台机床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捐赠的,它很可能进行过第一颗原子弹的加工制作。

1995年5月对外开放的“靶场”,位于221厂甲区西北部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长约3.4公里的坡地草原上。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

爆轰试验场是专门用于爆轰试验的场所,由于试验的目的和规模不同,试验场由6个构筑物组成的试验工号、1个天然临时试验靶场以及2个试验废物掩埋坑等三部分构成。分别进行爆轰冲击波试验、核武器试验、常规武器试验。1964年6月20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1冷爆试验就在这里的656工号成功进行。

爆轰试验场的三个展厅,通过实物、蜡像、模型、图片、影像等,展现了当时进行各项爆轰试验的工作场景。这里一座低矮的混凝泥土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试验场附近,海北藏族自治州于2008年10月新建了一堵浮雕墙——“民族的脊梁,国家的骄傲”,正中是原子弹爆炸时升腾起的蘑菇云,两边镌刻着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立下赫赫功勋的10位人物: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陈能宽、彭桓武、周光召、朱光亚、郭永怀、程开甲、于敏。

惟十分可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1969-1971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今天在基地纪念馆和基地旧址的一切展示场地中,都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反映。


原载《昨天》第133期 2019年7月30日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3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