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日 5月 05, 2024 6:45 a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文革期间军委组成人员及办事机构的变化
帖子发表于 : 周日 3月 01, 2009 6:16 pm 
离线
Site Admin

注册: 周六 2月 28, 2009 5:46 pm
帖子: 2858
        文革期间军委组成人员及办事机构的变化

           余汝信 

  类似题目文章网上已有数篇,惟读后感觉新意欠奉,资料也不甚准确,本文试
补遗缺,算凑个热闹。

一、“九大”前的军委组成人员

  中共的中央军委组成人员,包括军委委员和军委正副秘书长。

(一)、军委委员
  庐山会议后于1959年9月组成的新军委,委员共21人(其中常委13人),至196
6年6月文革全面爆发之际,余16人(常委10人,括号内为当时主要职务):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林 彪(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贺 龙(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
聂荣臻(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
陈 毅(1966年1月增补,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刘伯承(1966年1月增补,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徐向前(1966年1月增补,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叶剑英(1966年1月增补,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1966年5月决定为中
央书记处书记,兼军委秘书长)
常 委(主席、副主席均为常委,从略)
朱 德(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政治局常委,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委 员(常委均为委员,从略)
粟 裕(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肖劲光(中央委员,海军司令员)
王树声(中央委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许光达(中央委员,装甲兵司令员)
肖 华(中央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军委副秘书长)
苏振华(中央候补委员,海军政委,军委副秘书长)

  笔者以为,名单值得注意处有二:
1.政治局常委7人中,刘少奇、周恩来、陈云3人不是军委成员。刘、陈对军队的影
响力远不及周(文革中,周对军队的影响力、实际控制力表现尤为突出)。此外,
根据1963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总参谋长、总政主任、总后部长和政委,由国家
主席任免;师长级以上军官,由国务院总理任免;国防部长任免副师长、师正副参
谋长、团长级军官(副团长级以下军官的任免由国防部另定)。当然,无论以谁的
名义任免,名单实际由中央、军委或总政审定。但即使是一种对外的形式,师级以
上军队高干的任免人刘、周却非军委成员,这样的安排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别扭。但
这可能是毛有意设计的相互制衡格局,无论怎么说,这就使得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
林彪在军内重大人事安排上其实并无决定权。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后,情况有所变化
,但军队重大人事安排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毛手里。

2. 16人中,1955年授衔时的元帅8人,大将4人,上将2人,无军籍2人(毛、邓)
。其中,政治局常委4人,政治局委员3人,军委组成人员占政治局成员的35%。常委
的名单并不以党内政治地位高低排列,而按所担负的军内工作轻重排列。

  贺龙在副主席中排名第二,曾是1961年1月成立的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国防工
委)主任,与负责国防科委的聂荣臻工作上时有磨擦。同年底,中央又决定成立国
防工业办公室(国防工办),以罗瑞卿为负责人,“协调和组织国防工委与国防科
委之间的联系和日常工作”。以一位大将去“协调”“组织”两位元帅的工作,角
色尴尬,罗不知深浅,以后也就成了“不尊重老帅”罪名的其中一例。国防工委最
终于1963年9月撤销,弄得贺十分无瘾。贺后来有一段曾代多病的林彪主持军委日常
工作,期间,贯彻执行毛泽东撤销军衔制的旨意,使军队工作更向左转(林彪对贺
、聂不和与撤销军衔制未见表态)。

  聂荣臻在副主席中排名第三。聂的党内地位其实远逊于军委其他常委朱、邓、
刘、陈,但自五十年代初,朱德实际上已不能过问军队事,邓小平、陈毅主要在中
央书记处或国务院,刘伯承与徐向前又处半退状态,聂因主管当时十分吃重的国防
尖端科技事业而握有实权。

  叶剑英原是元帅中排名最末的“副班长”,文革前主要负责军科院和军队院校
工作。1965年12月批判罗瑞卿后被推上一线,军内地位显著上升。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增补为政治局委员,军队
的政治地位更形强固,这与毛泽东在文革初期亟需倚重军队的策略相吻合。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邓小平由受批判直至被打倒。年底,贺龙的政治地位动摇
,翌年9月,被中央正式批准立案审查。1967年1月下旬,苏振华以“三反分子”、
“彭、罗的漏网分子”等罪名被批斗。同年3月,中央遂决定增补军委常委4人:

谢富治(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增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
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1967年5月任北京军区政委)
肖 华(主要职务见上文)
杨成武(中央候补委员,代总参谋长,军委副秘书长)
粟 裕(主要职务见上文)

  4人之中,粟裕深孚众望,而谢、肖、杨则是文革新贵。谢等3人均是1955年的
上将,文革前,军委常委全为大将以上资历,这次打破了惯例。此后,许光达于19
67年8月被隔离审查,曾经是文革既得利益者的肖华、杨成武,于1967年中及1968年
3月先后被打倒,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虽不至于倒掉,惟在反“二月逆
流”后亦受压,不能正常工作;朱德、王树声、肖劲光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二)、军委秘书长、副秘书长
秘书长、副秘书长是军委常委处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助手。根据总政的组织史资料,
副秘书长有的虽不是军委委员,但均视为军委的组成人员,地位高于其他处理日常
工作机构成员。1959年9月新军委的秘书长、副秘书长如下:
秘 书 长 罗瑞卿(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常委,总参谋长)
副秘书长 苏振华(军委委员,海军政委)
肖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
笔者甚觉奇怪的是,为什么海军政委苏振华是副秘书长?
副秘书长中,肖向荣不是军委委员,惟是军委组成人员。同年10月,增补肖华为军
委副秘书长。1965年6月14日中央批准杨成武(第一副总参谋长)为军委副秘书长,
杨亦非军委委员。
1965年11月,肖向荣被免除副秘书长等职务,12月,罗瑞卿遭批判,被停止军中一
切职务,1966年3月6日,经中央批准,王新亭(副总参谋长)为军委副秘书长,王
更不是军委委员。
1966年5月23日,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调叶剑英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并兼任军委秘
书长。叶的秘书长职务名义上一直延续至1969年4月,但他的这一职务其实在1967年
反“二月逆流”后即很少提及,以下是1966年5月后的军委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秘 书 长 叶剑英(1966年5月──1969年4月)
副秘书长 苏振华(1966年5月──1967年1月)
肖 华(1966年5月──1967年12月)
杨成武(1966年5月──1968年3月)
王新亭(1966年5月──1969年4月)

二、“九大”后的军委组成人员

  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使整个中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备战氛围之中。次
月,中共“九大”召开。4月28日,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新选出的政治局举行第一
次会议,遂通过了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委员名单和军委办事组成员名单(后者
名单见本文第四节):
主 席 毛泽东
副主席 林 彪、刘伯承、陈 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委 员(主席、副主席均为委员,从略)
丁 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7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王秉璋(空军副司令员兼国防科委第一副主任)
王树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效禹(济南军区第一政委兼山东省军区第一政委,山东省革委会主任)
王辉球(空军政委)
韦国清(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兼广西军区第一政委,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委会主任)
叶 群(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林办主任)
皮定均(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11月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刘兴元(广州军区第二政委,1969年6月任广东省革委会主任)
刘贤权(军委办事组成员,铁道兵政委,青海省革委会主任,1969年5月任铁道兵司
令员)
许世友(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司令员,江苏省革委会主任)
陈士榘(工程兵司令员)
陈先瑞(北京军区副政委,1969年6月任北京军区政委)
陈锡联(政治局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辽宁省革委会主任)
李天佑(军委办事组成员,副总参谋长)
李作鹏(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委)
李雪峰(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政委,河北省革委会主任)
李德生(政治局候补委员,军委办事成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陆军第12军军长,
安徽省革委会主任)
吴法宪(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
张达志(兰州军区司令员,1969年11月任炮兵司令员)
张池明(总后勤部政委)
张国华(成都军区政委,四川省革委会主任)
张春桥(政治局委员,南京军区第一政委,上海市革委会主任)
杨得志(济南军区司令员)
杜 平(南京军区第七政委)
肖劲光(海军司令员)
郑维山(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6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冼恒汉(兰州军区政委,甘肃省革委会主任)
袁升平(济南军区第二政委)
梁兴初(成都军区司令员)
黄永胜(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组长,总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广东省革委
会主任)
曾绍山(沈阳军区第二政委)
曾恩玉(武汉军区司令员,湖北省革委会主任)
彭绍辉(前副总参谋长,1969年8月重任副总参谋长)
韩先楚(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革委会主任)
粟 裕(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温玉成(军委办事组成员,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谢富治(政治局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北京军区政委
,北京市革委会主任)谭甫仁(昆明军区政委,云南省革委会主任)
潘复生(沈阳军区政委,黑龙江省革委会主任)

  以上名单中各人的职务,笔者经已核对总政正式出版的组织史资料,力求准确
无误。其中个别成员的情况与现今普遍的说法略有出入,如杜平,一般以为其是南
京军区政委,但按资料应仍是“第七政委”,又如彭绍辉,一般以为其当时是副总
参谋长,但资料显示,彭1967年8月至1969年8月两年并未任此职。

  相对于上一届军委,1969年的军委组成人员有以下一些特点:

1. 除林彪外,尚保留五位老帅为副主席,惟此副主席不同于彼副主席。在4月4日
的“九大”小组会上,徐向前、聂荣臻分别作了检讨发言,陈毅亦于4月9日作了书
面检查。徐向前称自己“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在大闹怀仁堂的严重反党事件中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充当了‘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聂荣臻称“我在无产阶级
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一系列极端严重的政治错误,不但执行了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
犯了反动的资产阶级的‘多中心论’的错误,而且还陷入了反党的‘二月逆流’,
是这股逆流中的一员”。陈毅则称“在‘二月逆流’中,我所犯错误性质最为严重
,起的作用最坏。我对党对人民犯了罪”(中共“九大”《会议简报》总228、270
、334号)。刘伯承、叶剑英保留为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而陈毅、徐向前、聂荣
臻则降为中央委员。按毛泽东的说法,他们的当选仍是有资格的,但那是右的资格
,保留副主席但失却实权,仅为显示毛的宽大为怀。

2.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中,军队干部占45%。而军委组成人员中,政治局成员有15名
,占政治局的60%,比文革初期还高25%。除政治局成员外其余34名军委成员,全为
九届中委。军委成员近半是各路诸侯,遍布全国各大军区,其中兼任省、市、自治
区革委会主任16人。这一切在在表明,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力,在“
九大”时达到了顶峰。

3. 军委成员扩充至49人,比上届军委21人增大一倍多。且又未设常委会和秘书长
,日常工作全赖军委办事组。

  49人中,1955年授衔时的元帅6人,大将3人,上将10人,中将20人,少将4人,
上校1人(叶群),无军籍5人(毛泽东、王效禹、李雪峰、张春桥、潘复生)。其
中文革中冒升的新人众,突出者如王效禹,实为文革暴发户之典型。王原为山东省
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59年因故降职为山东德州国棉一厂副厂长,1965年后为青
岛市副市长。1966年9月因一份给中央文革的报告得毛赏识,进入毛的视线。翌年初
参与青岛市夺权,同年5月即任山东省革委会主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进而更擢升
为军区党委第一书记,而战功卓著、大名鼎鼎的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不过是军区党
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如此令人惊诧的直升飞机式提拔重用,全与毛
泽东的青睐有关。

4. 军委成员身兼数职者众。如李德生,从地方到中央、从军长到政治局委员,身
兼五职。又如刘贤权,身在北京为军委办事组成员、铁道兵政委,仍兼远在西北的
青海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曾面陈毛泽东要求免去安徽省和南京军区职务,毛坚持
“一个也不要免”(详见《李德生回忆录》),问题是一个人能兼顾、有必要顾这
么多职务,能一一做好这么多工作吗?毛泽东的很多思维,都大异于常识。

三、一张未获通过的军委成员名单

  物极必反。军队的政治地位在“九大”达致顶峰,到次年九届二中全会即迅速
回落,至1971年“9·13事件”,其威望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打击。而最直观的一个
晴雨表则是,至1973年8月中共“十大”时,原军委组成人员49人中,因政治原因被
撤职或“隔离审查”者14人(以撤职时间先后排列:王效禹、李雪峰、郑维山、潘
复生、黄永胜、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王秉璋、刘丰、温玉成、袁升平、梁兴
初),因病或因故离世者7人(以离世时间先后排列:李天佑、谭甫仁、林彪、叶群
、陈毅、张国华、谢富治),仍在职者,仅余28人。

  根据甫一发行即遭查禁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一书,在此情势
下,十届一中全会前夕的1973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组成新军委的63人名
单。原军委成员保留28人:毛泽东、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丁盛、王
树声、韦国清、皮定均、刘兴元、刘贤权、许世友、陈士榘、陈先瑞、陈锡联、李
德生、张达志、张池明、张春桥、杨得志、杜平、肖劲光、冼恒汉、曾绍山、曾思
玉、彭绍辉、韩先楚、粟裕。增补35人:王洪文、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张才
千、张宗逊、詹海英、苏振华、孔照年、马宁、傅传作、张廷发、毛远新、王必成
、周兴、张贵武、秦基伟、张英才、王六生、陈代富、郝忠云、杨勇、赛福鼎、高
焕昌、陶鲁笳、肖克、宋时轮”(见该书页145-146)。

  以上增补名单,带有强烈的文革时期独有的老中青三结合色彩。其中有“9·1
3事件”后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办公会议成员(李先念、纪登奎、汪东兴、张才
千);各总部、大军区、大单位负责人(张宗逊、苏振华、孔照年、马宁、傅传作
、张廷发、李志民、孔石泉、王必成、周兴、秦基伟、王六生、杨勇、赛福鼎、陶
鲁笳、肖克、宋时轮);各时期的战斗英模(孙玉国、迟浩田、杨育才、胡修道、
张英才、陈代富、郝忠云)。增补名单中无军籍6人(王洪文、李先念、纪登奎、白
如冰、周兴、陶鲁笳),师级及以下11人(詹海英、毛远新、孙玉国、迟浩田、杨
育才、胡修道、王昭堃、张贵武、陈代富、郝忠云、高焕昌),非十届中央委员会�
稍�耍ㄕ埠Sⅰ⒄磐⒎ⅰ⒚缎隆⒊俸铺铩⒀钣拧⒑薜馈⑼跽褕摇⒄殴笪洹
⒑轮以啤⒏呋啦�

  该书虽然没有交代上述名单的资料来源,不过笔者判断它应该是真实的。该书
更没有交代清楚的是,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举行,新一届军委的组成并未列
入会议议程。63人之中,师级及以下占了11人,这样形式的“中央军委”前所未有
,势难运作,估计即使在毛泽东处也不能通过。毛处事从来只重实际而不重形式,
处理军委日常工作机构的成员,各大单位、大军区的主官,此时泰半已非军委委员
,在毛看来,却无关宏旨,是军委成员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该安排的还不照样安
排。所以,“九大”时组成的军委,到此时虽已是七零八落,残缺不全,却也就这
样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以后,直至1977年8月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产生和第十一
届一中全会召开。此期间,仅对军委成员进行了极个别增补,即1973年12月22日,
中央决定邓小平为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参加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工作。1975年1月
5日,中央任命邓小平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四、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机构

(一)、军委办公会议

  1959年10月20日,军委通知,中共中央批准在军委常委之下,由罗瑞卿、谭政
、杨成武、肖华、邱会作、肖向荣等组成军委办公会议,处理军委日常事务工作。
1960年5月又增补张爱萍为办公会议成员。办公会议由军委秘书长主持。值得注意的
是,当时的军委副秘书长苏振华及以后增补的王新亭并不是办公会议成员,惟秘书
长、副秘书长与办公会议两者的具体权限与分工,一直是研究者难以弄清的问题。

至1966年6月,在任的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如下:
成 员 杨成武(代总参谋长,军委副秘书长)
肖 华(总政治部主任,军委委员兼副秘书长)
邱会作(总后勤部部长)
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
1967年6月,张爱萍停职审查,肖华在此前后亦受冲击“靠边站”。8月,军委4人小
组(军委办事组的前身)取代了军委办公会议。

(二)、1968年3月前的军委办事组

  1967年8月17日,成立由吴法宪(负责)、叶群、邱会作、张秀川组成的4人小
组。同年9月,增加杨成武并指定为组长,该小组称军委办事组。同年11月,增补李
天焕、刘锦平为办事组成员。
组 长 杨成武(军委常委兼副秘书长,代总参谋长,1967年9月──1968年3月)
副组长 吴法宪(空军司令员,1967年12月后副总参谋长兼,1967年9月──1968年
3月)
成 员 叶 群(林办主任,军委办公厅党委常委,1967年9月──1968年3月)
邱会作(总后勤部部长,1967年9月──1968年3月)
张秀川(海军政治部主任,1967年9月──1968年3月)
李天焕(第二炮兵政委,1967年11月──1968年3月)
刘锦平(空军党委常委兼民航总局政委,1967年11月──1968年3月)

  此期间,军委常委尚起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67年3月至1968年2月
底的一年间,军委常委共开会51次(即第60次至第111次军委常委会议),几近平均
每周一次,会议讨论的问题也至关重要。以1967年7月的3次会议为例,7月3日第79
次军委常委会议,讨论解决对外军事援助、编组第一个摩托化步兵军、对国防工业
单位军管时不准夺权等问题;7月7日第80次军委常委会议,讨论解决国防工业生产
和科研工作问题;7月15日第82次军委常委会议,讨论聂荣臻提出的集中国防科研力
量、组建18到20个研究院列入军队编制、以加速武器装备研制的计划设想(见《聂
荣臻年谱》)。组成一个精干而有效率的办事机构,以取代成员仅剩杨成武、邱会
作两人的军委办公会议,以处理繁重的日常事务工作,应该说是适时的。而据刘锦
平生前告诉笔者,由于当时军队“三支两军”的特殊情况,地方党政系统亦已瘫痪
,军委办事组不仅要听命于军委常委,还要听命于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中央文革碰
头会。江青的颐指气使,常使他们疲于奔命,不敢怒更不敢言,即使如此,仍难使
江青满意,刘锦平及以后的温玉成干不下去,皆因得罪于江青。

(三)、1968年3月至1969年4月的军委办事组

  1968年3月22日,发生“杨余傅事件”。当日,根据毛、林决定,撤销杨成武、
余立金、傅崇碧所任职务,任命黄永胜为总参谋长,副总长温玉成兼北京卫戍区司
令员。

  根据林彪3月24日的讲话,杨余傅问题是“中央在毛主席那里最近开了四次会”
才最后定夺的。3月25日,改组军委办事组,由黄永胜任组长,李作鹏取代张秀川为
成员,李天焕、刘锦平不再留任。3月28日,毛泽东在同林彪接见黄永胜等时说:今
后军委办事组由林彪直接管。军委就是办事组,军委常委可以不开会了(《聂荣臻
年谱》页1096)。

  此时期军委办事组组成如下:
组 长 黄永胜(总参谋长,广州军区司令员)
副组长 吴法宪(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
成 员 叶 群(林办主任,军委办公厅党委常委)
李作鹏(海军第一政委,1968年9月后副总参谋长兼)
邱会作(总后勤部部长,1968年9月后副总参谋长兼)

1968年11月增补:
谢富治(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北京军区政委)
温玉成(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今后军委办事组由林彪直接管,军委就是办事组,军委常委可以不开会了”
,这是毛泽东本人的“最高指示”,林彪唯有听从,但却非其所愿。据当时的林办
秘书张云生后来回忆:“林彪受毛泽东委托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实际上,他参加主
持日常军委工作的记录屈指可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他把军委的‘
日常’工作委托给了军委秘书长叶剑英。叶帅靠边站后,军内上层一时‘群龙无首
’,亏得有个以杨成武、吴法宪为正副组长的‘军委办事组’照应‘日常’军务,
林彪则对他们的活动很少过问。‘军委办事组’改组后,黄永胜取代了杨成武。这
个以林彪的‘老部下’组成的清一色‘办事’班子,叫人一看就感到有‘搞山头’
之嫌。但那是毛主席钦定的,林又是可以信赖的‘接班人’,因此这个‘清一色’
倒可成为抵御一切‘复辟’梦想的一道屏障。林彪在名义上是‘副统帅’,实际上
却是靠‘抓两头’,上头靠毛主席掌舵,下头靠有个可以‘办事’的工作班子挡挡
军内日常事务。他身体不好,性格孤傲,几乎与外界隔绝,巴不得有人帮他摆脱那
些他认为的‘繁文缛节’。

  “后来有人批评说,林彪是躲在幕后,遥控着‘军委办事组’的一切。这是不
了解真实情况的臆测,我看到的事实并不是这样。

  “军委办事组自1967年夏成立,到1968年3月改组,再到‘九大’后正式成形,
直到1970年10月我调离‘林办’,我没见到一次林彪接见军委办事组的全体成员,
没有听到他对军委办事组的全面工作给予一次像样的指示。我甚至认为,不管是杨
成武或黄永胜领衔的军委办事组,他们在什么地方‘办事’又怎样‘办事’,林彪
从不过问。他是个典型的‘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文革’时期我给林
彪当秘书》上册,页299-300)。

  张云生所说,基本上实事求是。

(四)、1969年4月后的军委办事组

  1969年4月28日,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选出的政治局举行第一次会议,在通过
军委组成人员名单的同时,通过了军委办事组成员名单(主要职务见前文第二节,
从略)
组 长 黄永胜
副组长 吴法宪
成 员 叶 群、刘贤权、李天佑、李作鹏、李德生、邱会作、温玉成、 谢富治

  按流行的说法,此时的办事组行使军委常委职权,此说笔者不敢苟同。文革前
及文革前期的军委常委,包括了军委主席、副主席,而军委办事组成员并不包括后
者。如果说是毛、林加上办事组行使军委常委职权,倒还与事实相距未远。以此时
期的军队干部任免权限为例,1968年5月28日,军委办事组向毛、林、周等建议并经
批准:副军长、军副政委以上干部,报毛、林、中央文革碰头会议批准;军参谋长
、军政治部主任、军后勤部长、师长、师政治委员,由军委批准。1969年4月“九大
”闭幕后,副军职以上干部任免,改报中央主席、副主席及其他三名政治局常委批
准。仅此一端应已可见,军委办事组授权有限,军队的事并非全由它说了算,甚至
也不是林彪说了算,最终还是毛泽东说了算。

  1970年6月,温玉成免副总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降任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至1971年4月免办事组成员),李天佑于1970年9月病逝。九届二中全会后,1971
年4月,增补纪登奎(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张才千(中央委员,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新任副总参谋长)为办事组成员,纪、张均非军委委员。毛
说:“庐山会议以后,我采取了三项办法,一个是甩石头,一个掺沙子,一个挖墙
角”,又说:“军委办事组掺的人还不够,还要增加一些人”,李德生、纪登奎、
张才千都是毛掺的沙子。还未待再“增加一些人”,即发生“9·13事件”,1971年
9月,叶群飞机失事身亡,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离职反省”。

(五)、1971年10月后的军委办公会议

  1971年10月3日,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通知称:“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
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军委办公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同志主持,并由叶剑英
、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
十同志组成,即日成立,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特此通知”。

  以上10人当时的主要职务如下:
叶剑英(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谢富治(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委员,北京军区第一政委)
张春桥(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南京军区第一政委)
李先念(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李德生(政治局候补委员,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
副司令员兼陆军第12军军长)
纪登奎(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
汪东兴(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
陈士榘(中央委员,军委委员,工程兵司令员)
张才千(中央委员,副总参谋长)
刘贤权(中央委员,军委委员,铁道兵司令员)

  叶剑英冷藏4年后被重新委以重任。没有军籍的政治局成员张春桥、李先念、纪
登奎更多地参与军内事务,以求尽快地清除林彪的影响。受毛、周重用的谢富治于
翌年3月病逝。得毛破格提拔的李德生,于1973年8月十届一中全会出人意表地“当
选”为中央副主席,不过4个月后却离开北京,与陈锡联对调至沈阳军区任司令员,
他的总政主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职务同时免除。

  毛属意的政治新星王洪文,与李德生同时“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同年,增补
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同年12月,重新恢复工作的邓小平在成为政治局委员、军委
委员的同时,亦增补为办公会议成员。

  中共“十大”以后,1974年1月,由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陈锡联
(北京军区司令员)、苏振华(海军第一政委)组成军委6人小组,负责处理军委日
常工作,直至1975年2月。以上6人,均为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成员。

(六)、1975年2月的军委常务委员会

  1975年2月5日,毛泽东“已圈阅”的《中共中央通知》称:
“(一)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战备工作的领导,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取消军委办公
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二)叶剑英、王洪文、邓小平、张春桥、刘伯承、陈锡联、汪东兴、苏振华、徐
向前、聂荣臻、粟裕十一位同志为常务委员。军委常委会由叶剑英同志主持。
总参谋部第一副总长,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总后勤部党委第一书记,军委办公厅
主任列席常委会议。
(三)军委常委会是在毛主席、党中央领导下,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对
军内外一律用军委名义,不用军委常委会名义”。

  此次决定成立的军委常委会与1969年4月成立的军委关系成疑。中央没有说明,
前者是否后者的延续或是另起炉灶?1973年决定邓小平为军委委员,后于1975年1月
5日又任命其为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应该视为中央还是承认1969年的军委的,惟
王洪文、汪东兴、苏振华却始终未增补为军委委员,不是委员,怎么就成了常委了
?毛不讲规则,此又为一例。此外,毛泽东不在常委名单中,所以,常委会虽可用
军委名义,但仍应被视为是一个“办事机构”而非“领导机构”(总政的组织史资
料就将其归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机构”)。

  1976年2月2日,经毛泽东批示同意的《中共中央通知》称:“经伟大领袖毛主
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在叶剑英同志生病期间,由陈锡联同志负责主持中
央军委的工作”。同年4月7日,撤销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2005年2月)

主要参考书目
1、 总政治部组织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史资料》第四、五卷(北
京:长征出版社,1995)
2、 周均伦主编:《聂荣臻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李可 郝生章:《“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民解放军》(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
社,1989)
4、 张云生 张丛堃:《“文革”期间我阜⒅彪当秘书》(香港:香港中弧跛铡貊�
嫔纾□003)
5、 总政治部干部部 军事科学院军制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概要》(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


原载《枫华园》 第四九O期 二零零五年二月十八日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3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