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五 3月 29, 2024 2:29 a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6 篇帖子 ]  前往页数 1, 2  下一页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2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913事件”研究专辑


区区不才

从Google_Earth看林彪的256号专机对降落地点的选择

1971 年9月13日,中国256号专机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市东北的野外坠毁。坠毁的原因,康庭梓在他的《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之三:林彪座机是如何“掉 ”下来的》中继续附和文革时期的官方说法:“飞机坠毁的直接原因就是飞机上的燃油。先是因为油量不够,飞不到目的地而被迫场外降落,后又因为迫降时机上剩余油量太多而导致起火爆炸,机毁人亡。”这个说法的有趣之处在于,驾驶员飞了一半才发现油不够,等扎到地面才发现油太多。专机让这种人驾驶,国家领导只摔死了一个算少的。更有趣的是,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自己就是个专机驾驶员。

飞机坠毁后第3天,9月15日,中国驻蒙古大使馆许文益、孙一先等到失事现场进行了勘察。孙一先回国报告,于9月22日凌晨见到周恩来。汇报完毕,孙一先在外面吃了一碗鸡丝面,“又呆了好大一会儿”,里面的结论就出来了:“自行坠毁”。效率之高,令孙一先“由衷的感叹”。围绕这个结论,1972年5 月空军组成专家组,进行《对林彪叛国外逃所乘三叉戟飞机坠毁原因的分析》。这种先下结论后证明的方法,是我党在逻辑学方面的一项创举,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程度只有永动机和超光速二项发明可以媲美。

――――――――――――――――――――――――――――――――――――

◎ 《在大漠那边》(孙一先), 第六十章 专家组对坠机原因的分析

空军专家组的研究报告认为:“三叉戟256号”飞机是有操纵地进行野外降

落 迫降 没有成功,造成破碎烧毁的。依据是,第一,降落场地是经过选择的。

现场全貌照片表明,着陆场正前方是山丘地带,着陆方向的左侧是山区,而着陆场

是一片草地,降落条件比较好;着陆方向由北而南,而其逃窜的飞行方向是由东南

向西北,说明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对着陆地点和着陆方向进行了选择。……

……

――――――――――――――――――――――――――――――――――――

当然,先有结论,再分析原因就容易多了。专家组只用了10天就写出了研究报告。联想到前一段时间上海交大的“汉芯”也是经过中科院的专家组鉴定的,看来中国的专家组吃干饭是有传统的。

空军专家组认为,“降落场地是经过选择的”,是“降落条件比较好”的。是因为驾驶员在迫降过程中操纵不当,导致破碎烧毁。区区不才,理解中文“选择 ”的意思就是在几个里面挑一个。当时256号共有几个可供选择的迫降场所,专家组的分析报告没有说,也没法说,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不知道也能得出结论,这就是中国专家的水平。

256号共有几个可供选择的迫降场所?让Google Earth告诉我们!!还没有下载Google Earth的朋友们,请先到此链接下载安装:

http://earth.google.com/download-earth.html

Google Earth的分辨率已经很高了。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就能看出单个的人。很多人在Google Earth上找到了自己的家、学校等。不才的家乡是江南的一处偏僻乡村,从小到大看地图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去找它的位置,可从没有找到过。不才觉得自己就像个石头缝里崩出来的一个野猴,自卑感每每油然而生。感谢Google,是Google Earth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不才2004年从网上找到这么个宝贝,居然是免费的。下载安装完后第一件事,就找我的家乡,终于找到了!!它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实,不才十多年未曾谋面的故乡!!几乎能看见幼时上学的小径,想起童年外公、外婆的细心呵护,现已身处异国他乡的不才不禁澘然泪下。在此,不才忠心敬祝Google Earth万寿无疆!万寿无疆!!Google Earth的员工们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不才按照孙一先先生提供的数据,在Google Earth上标出了256号的坠机地点。已经安装好Google Earth的朋友只需到此处下载Placemark就行了:

http://bbs.keyhole.com/ubb/showthreaded.php?Cat=&Number=451710&page=&vc=1&PHPSESSID=#Post451710

不下载Placemark,直接在Google Earth上找座标(111°14′35″E、47°42′20″N)也可以。找到坠机点后,调整相应比例和视点,基本上就和潘景寅当时在座舱里看到的景象差不多了。只不过潘当时是在晚上,而且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心情和我们是不一样的。唉,可怜的人!!不才从Google Earth围绕坠机地点抓取了5幅图,加了些文字注释,下面分别说明。

图1,256坠机地点与温都尔汗和贝尔赫的相对位置


从Google_Earth看林彪的256号专机对降落地点的选择

从图1中可以看出,坠机地点(东经111°14′35″、北纬47°42′20″)在温都尔汗东北,距温都尔汗机场65公里,256号飞行同等距离所需时间6、7分钟。在坠机地点和温都尔汗之间有一条河,就是克鲁伦河。贝尔赫萤石矿位于坠机地点西北11公里处;据各方资料显示,256抵达坠机点的时候是9月13日凌晨2时25分,从0:32离开山海关机场,已经飞行了113分钟, 1180公里;

256号为什么会飞到这里,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官方的解释,林彪一行的目的地是苏联的伊尔库茨克,距离山海关机场约1800公里。256号从山海关机场起飞时的油量12.5吨是绝对飞不到的。蒙古当时和中国的关系还是比较敌对的,中途落地加油是不可能的。潘景寅明知油量不够,为什么还要往那个方向飞,无法解释。

但林彪一行的目的地如果不是伊尔库茨克,无论是苏联的赤塔还是蒙古的乌兰巴托,航线又不经过这里。

更难解释的是,256号到了这里,居然决定立即在野外降落。温都尔汗机场只有65公里远, 6、7分钟即可到达,而256号的剩余油量还可以飞行半个小时以上,只要确定大致的方位,然后低空盘旋搜索,找到机场并安全降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是夜间,9月13日是阴历23号,下弦月,天气非常好,能见度50公里:

――――――――――――――――――――――――――――――――――――

◎《在大漠那边》(孙一先),第二十七章 蒙方提出《现场调查纪要》稿子

据乌兰巴托中央机场气象台报告,在9月13日两点钟时,肯特省伊德尔莫格

县上空有2至4级的云,能见度50公里,无危险的气象情况,无风沙,无雾,无

风。

――――――――――――――――――――――――――――――――――――

为什么急于带油进行野外降落,专家组的研究报告称:

――――――――――――――――――――――――――――――――――――

◎ 《在大漠那边》(孙一先),第六十一章 研究报告做出结论

…………

由于机上没有领航员,地面没有导航,又是夜间飞行,飞行员很难判明当时飞机的

精确位置。该机坠毁地点,位于温都尔汗东北仅60公里 空中直线距离 ,而温

都尔汗有一机场,如果驾驶员知道自己的位置,去该机场降落的油是够的。因此,

不明自己的精确位置,可能也是促使其急于带油进行野外降落的原因之一。

…………

――――――――――――――――――――――――――――――――――――

而康庭梓在探讨坠机原因的多篇文章中,非常明智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因为专家组的解释实在不堪一击。且不说三叉戟载有当时最先进的导航设备、潘景寅是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普通人只要有地图,推测出当时的位置也不是难事,原因就在那条河,克鲁伦河。

克鲁伦河是蒙古东部唯一的一条大河,也是256号飞机在325°航线上,在其油量可及的航程内唯一会遭遇的河流。可以说,256号看见了河流就知道了它的位置。256号的坠机地点在克鲁伦河的北边,坠机时航向向南。即使第一次由南向北飞越克鲁伦河时看不清楚,坠机之前,潘景寅机头向南,克鲁伦河在他前方16公里处横贯整个视野,水面反射着月亮的亮光在夜色下分外分明,看不见是不可能的。有诗为证:

咏林

    By 区区不才

塞外津月迷,

铁鸟觅巢低,

离臣常恨久,

不复战辽西?

所以,256号“急于带油进行野外降落”一定是另有原因。考察一下256号对降落场所的选择,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原因。不才在Google Earth上在坠机点附近转悠了一下,发现至少有5处平坦、开阔的区域,适合飞机迫降。不才分别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如图2中所示。

图2,256坠机地点附近可供迫降的场地


从Google_Earth看林彪的256号专机对降落地点的选择

这5处场地分布在坠机地点四周不超过20公里的范围内。坠机点所处的苏布拉嘎盆地长3000m,宽800m,这5处场地的面积分别是:

① 5Km x 5Km

② 8Km x 3Km

③ 12Km x 3Km

④ 8Km x 1.5Km

⑤ 10Km x 1.5Km

可以看出,都比苏布拉嘎盆地大不少。下面咱们再分别细看一下。

图3,区域①


从Google_Earth看林彪的256号专机对降落地点的选择

区域①长5公里,宽5公里,紧临苏布拉嘎盆地(8公里),地表应该也一样,为草地。潘景寅在降落时翅膀稍微偏一偏就会飞到这里,面积大得多,离贝尔赫最近(4.5公里),便于寻求救护。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就飞到苏布拉嘎盆地里面去了。

图4,区域②


从Google_Earth看林彪的256号专机对降落地点的选择

区域②长8公里,宽3公里,是克鲁伦河的河床,估计为湿软的泥地。不才认为这里是最理想的迫降场所。因为区域②与区域③是连在一起的,加起来有超过 20公里的平坦、开阔地带供256号慢慢降低高度、减小速度,毫无危险。河床湿软的泥地也减少了摩擦起火的危险。靠近水源易于野外生存和辨别方向、方位。区域②离失事地点16公里,在256号机头的前方,潘景寅应该很容易看见。而且256号从唐山到坠机点的航线正好经过这里,256号很有可能曾经经过这里。为什么没选这里呢?

图5,区域③


从Google_Earth看林彪的256号专机对降落地点的选择

区域③长12公里,宽3公里,是6块场地(含苏布拉嘎盆地)中最平坦、最开阔的一块,看样子是光滑如镜、寸草不生的沙土地。从空中往下看,整个这一大片区域中这是最容易发现的目标,极为醒目。在这里降落,可以肯定没有沟沟坎坎,也不用担心把草点燃。长12公里,航天飞机降落都不成问题,位于克鲁伦河畔,洗脸刷牙、烧水做饭都很方便。无论哪方面也比苏布拉嘎盆地强。

区域④、⑤宽度都在1.5公里以上,长度分别是8公里和10公里,位于坠机地点的北面和东面,估计为草地。这二块区域的条件不如②、③,但比苏布拉嘎盆地强。不才调查这二块区域,是考虑256号如果从北方飞过来,在苏布拉嘎盆地之前,是不是没有可以供降落的区域。

很清楚, 256号最后无论从东、西、南、北哪个方向,飞到苏布拉嘎盆地之前都会经过一个更好的降落场所。即使潘不清楚飞机上剩余的油量,他在这个区域内小角度盘旋并保持高度,直至油完全耗光、发动机停车后,再从5个区域中选择一个就近降落,风险比盲目带油降落小得多。

是什么原因让256号在经过上述5块降落条件非常好的区域还没有降落的打算,而仅仅飞行了不到20公里(2分钟)却突然带油降落?区域①离苏布拉嘎盆地只有8公里,256号飞过去只需要1分钟的时间,难道256号连1分钟的时间都没有了?

原因只有一个,飞机上发生了万分紧急的情况。这个情况紧急到潘景寅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必须着陆,这个情况比带油降落、起火燃烧更危险。

究竟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请看不才的后续分析文章。

                       ---------- 区区不才,2006/6/19

参考文献:

1. 《在大漠那边》,孙一先;

2. 《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康庭梓;

http://www.linbiao.org/forum/viewforum.php?f=12&sid=229321bb1f079eb553b4312a8052df40

3. 《谁干掉了林彪“256”专机》,京城孤魂;

http://aloneghost.blog.hexun.com/973976_d.html

4. Google Earth

http://earth.google.com/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4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来自外星球的电话


林彪的256号专机于1971年9月13日凌晨2:25分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西北60公里处的苏布拉嘎盆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曝尸荒野,9月16日中午才由中国驻蒙古使馆的许文益、孙一先等在蒙古士兵的帮助下,安葬于现场西侧一处的高地。

在事故现场的勘察中,编号为9的遗体为专机驾驶员潘景寅。

――――――――――――――――――――――――――――――――――――

◎ 《在大漠那边》(孙一先),第二十二章 惟一的女性

…………

……这个人个子高大,体格魁梧。衣服全烧光,只剩腰间皮带。仰面朝天,两

臂上伸过头顶,手心朝前,似举手投降状。皮肤烧灼很重,两手掌及手指均烧焦。

面部嘴以上焦泡连连,糊成一片,分不清鼻子和眼。头发全烧焦,但未露头骨。胸

部左右锁骨上下,各有一大片皮肤绽裂。腹侧及两腿也有串串焦泡。两腿叉开,左

腿挺直,右腿弯曲,脚跟蹬地,像是要挣扎着站起来。看来死前似非常痛苦而折腾

过。……

――――――――――――――――――――――――――――――――――――

在装入棺木的过程中,潘景寅因为“身躯高大而两手上举,装进棺材不能合盖,蒙古士兵请示是否可以折断。高陶布司长看看许大使,许大使痛苦地点了点头。只听喀吱喀吱的骨折声,入耳森然。……”不才阅至此处,亦默认无语。

潘是专机驾驶员,与不才一样,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吃的是技术饭,干的是力气活,不靠趋炎附势、投机取巧为生;所以尽量远离是非、一心做好本职工作。潘的本职工作就是听从安排、驾驶飞机。潘同时还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才没有当过兵,不知道中国军人条例中有没有,在特殊情况下,如向民众开枪,或判断上级要叛国投敌等,军人可以违抗上级命令。不才估计是没有的。所以,潘作为军人,毫不犹豫地执行命令、任何情况下不得违抗,是他的唯一选择。

潘克尽职守、以身殉职,因此承担了极其悲惨的个人命运。913事件后被定性为“反革命”,妻子受牵连被关进监狱,一家老小生活无着。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守条例、按规章,相信上级,相信党,相信政府,所有这些,前面加一个“不”字就对了。

潘景寅一家几十年的不幸遭遇,与一个神秘的电话有关。

据康庭梓回忆,256号三叉戟从北京飞到北戴河,机长潘景寅照例以机组会结束一天的工作。对于第二天的安排,潘宣布:“明天6点钟起床,6点半吃饭,然后早些到机场准备飞机。现在时间不早了,抓紧休息。”康庭梓“看一看手表,时间指在22时40分。”在此之前,机组的一切活动,至少从表面上看来无丝毫异常。

从22:40开始,在康庭梓所在的山海关机场,以及近在咫尺避暑胜地北戴河、首都北京,乃至遥远的上海、南京、广州……,整个夜色笼罩的中国广袤大地上,一组精心设计的机括猝然发动,一股积蓄已久戾气森然暴起。一只无形的巨手又开始收紧早已布置的罗网,一群张牙舞爪的嗜血魔兽开始聚集等待新的筵宴。人们又一次被驱赶到互相杀戮、互相虐待的刑场,呀,多少人头准备落地、多少家庭准备破碎、多少骨肉准备离散、多少眼泪准备流淌。9月13日子夜,随着时间分、秒的流逝,局面变得越来越紧急、越来越诡异。

毫无准备的潘景寅被几股的力量交织簇拥,卷入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并被身不由己地推到了最前沿,注定要成为这场最关键、最激烈、最复杂、最神秘的前哨战的牺牲品。潘景寅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旁边,度过他生命最惶恐不安的几个小时,接到了来自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人的各式各样、相互矛盾的指令。最后一条指令来自一股最神秘、最强大的力量,令他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他的宿命,成为一个游荡在异国他乡、荒郊野外的野鬼。

第一个电话,22:50左右,是胡萍从西郊机场打来的,询问为什么把康庭梓调到山海关去了。潘接了电话之后,去康庭梓的门口问还有没有其他可以飞三叉戟的人。这时康庭梓刚准备睡下。答完后,就躺下睡了。(《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康庭梓);这个电话是正常的业务电话,没什么。

第二个电话,23:00左右,胡萍。胡萍把刚刚与吴法宪通话的情况全部告诉潘,对潘景寅说,”吴法宪打电话给你,你就说三叉飞机到山海关机场去是你们自己安排训练的,我并不知这个事,如果他再问你训练为什么现在还不回来,你就说飞机有点毛病,所以还没有回来。”(《林彪“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罪名考释》余汝信);这个电话开始让事情变得不太正常,明显让潘景寅背黑锅的意思,但只要锅不是太大、太黑,背就背了!潘景寅爽快地答应了。呵呵,为什么搞技术人往往喜欢义无反顾地把黑锅背到自己背上?

第三个电话,23:10左右,胡萍。没过多久,因为吴法宪接到总理指示,要求胡萍向潘景寅传达,所以胡萍又给潘打了电话,“把吴法宪传达给我【指胡萍,不才注】的关于总理的二条指示都给潘景寅作了交代”。这二条指示是:第一条指示,就是这飞机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准动,第二条是这架飞机今天晚上准备飞回来。(《林彪“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罪名考释》余汝信);这个电话等于正式通知潘景寅此次专机任务取消了。胡萍是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专机师的原师长,现任党委书记,“是专机师最高行政领导”(《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康庭梓)。此次任务原本就是他下达的,现在由他通知取消,也符合程序。但在不到半个小时内连续三个电话以及如此突然而重大的改变,肯定让潘景寅有所警觉,脑袋里冒出一串问号。

第四个电话,23:40,李作鹏(海军第一政委)。这个电话不是直接打给潘景寅的,是打给机场调度室的,传达周总理的命令:“停在山海关机场的 256号专机不要动,要动的话,必须有我、黄永胜、吴法宪和你,四个人一起下的命令才能飞行。”(《从庐山会议到“九•一三”事件的若干回忆》,李德生)。潘景寅因为胡萍在第三个电话里让他待命,可能要当晚飞回北京,所以一直呆在调度室里。康庭梓记载:

――――――――――――――――――――――――――――――――――――

◎ 《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康庭梓)

当晚,潘景寅在为他单独安排的房间里只呆了不足5分种。除了开机组会之外,他基本上就在调度室主任的房间。除了接听电话外,就和当晚同机到山海关的程洪珍聊天。他们谈一些三叉戟飞机性能方面的问题。在调度室主任的桌子上有3部电话机,其中一部是红色的,一部是山海关机场内部的。按规定,红机电话都是直接与重要人物联系用的。

――――――――――――――――――――――――――――――――――――

调度室接到李作鹏电话的时候,潘景寅就在旁边,他不会不知道。就算他不在,调度室也会向他传达。这个电话从另一个渠道向潘景寅证实了,256号不能飞了。这个电话是李作鹏亲自打的。海军第一政委亲自打电话给一个机场传达命令,而且命令里面的名字分别是中国海、陆、空三军的最高首长和总理周恩来。这种破天荒的事情不仅潘景寅一生从未遇到过,新中国历史上也从未有过。

列宁同志说:“怎么办”?

这种时候,上上之策是迅速脱离是非之地。象李文普同志那样,先向自己的胳膊打一枪,然后找一个东西跳下来。有车跳车、有飞机跳飞机,什么都没有就滚楼梯。缺胳膊断腿,踩不了油门,往医院里面一躺,你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吧。虽有皮肉之苦,却无性命之虞。可惜,搞技术的就是搞技术的。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潘景寅虽然惶恐无比、紧张万分,但并没有擅离职守,依然守候在调度室里,以无比生动的事例展现了林彪同志在部队广泛开展学毛选、提倡三八作风、狠抓政治思想工作(简称讲学习、讲正气、讲政治)三讲活动的丰硕成果。

第五个电话,0:01;“北戴河8341部队宋定忠通过专线给李海彬打电话说:“有小轿车去山海关机场了,车到了别让它走,要卡住。” 李不认识宋,同潘景寅、程洪珍商量怎么办。(《九一三事件谜中之谜》舒 云);这时林彪一伙的红旗防弹轿车,由司机杨振刚驾驶在黑夜中正以100公里的高速向机场驶来。潘景寅是否知道车上有什么人呢?应该是不知道。

第六个电话,0:02;空军调度室打给潘景寅的。“这时,北京又来电话找潘景寅。潘景寅接过电话,对李海彬说,谁要问这架飞机来干什么,就说是训练。问什么时候回北京?就说有故障。李海彬说,空军调度室问了好几遍,这架飞机什么时候回北京?潘景寅气冲冲地说,老问干什么呀?就说还没有走!”这个电话只在舒云的《九一三事件谜中之谜》有记载,也许不是十分确凿,但无关大局。

第七个电话,0:03;是刚刚从空军大院赶到西郊机场的空军司令吴法宪亲自打给潘景寅的:

――――――――――――――――――――――――――――――――――――

◎ 《林彪“南逃广州,另立中央”罪名考释》(余汝信)

“这个时候,他觉得问题有点不大对头,他就跟总理说,我要到西郊机场去直接地再查查这件事情,看看这个究竟是什么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到了西郊机场,这个时候大概十二点多了,十二点多到那里看,胡萍还没有回三零一医院,就在西郊机场的一个候机室,当时跟他一块谈话的,还有三十四师的一个参谋长,他们两个人在那里谈话,看见吴法宪去了,那个参谋长就走了,那个吴法宪就问那个胡萍,调飞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说的呢,还是跟头一次在电话里说的一样。

“吴法宪就要张叔良(原注:吴秘书),就是给他带去的那个秘书,他说你跟潘景寅打通电话,我要跟他讲话,吴法宪就告诉潘景寅,他说这架飞机呀,先不要起飞,潘景寅说好,吴法宪就把跟潘景寅谈话的情况,就报告了周总理,周总理说,现在叶群跟林立果已经带着林彪坐了一辆车,已经要到北戴河去了,临走的时候还开枪打伤了一个警卫人员。吴法宪一听觉得事情比较严重了,但是他估计从北戴河到山海关机场,大概还有个把小时的路程,所以他又找潘景寅,但是这个时候潘景寅已经不回话了。”

――――――――――――――――――――――――――――――――――――

潘景寅为什么不回话?因为就在吴法宪打完第一个电话之后、打第二个电话之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潘景寅接到了那个无比神秘的电话。

――――――――――――――――――――――――――――――――――――

◎ 《林彪坠机过程的思考》(康庭梓)

午夜,时间刚刚进入9月13日,潘景寅接到了一个电话后,马上让调度室主任打电话通知海军场站要加油车。零时零5分,潘景寅走出调度室,把睡在第三个房间的3位机械师叫起床。

这个神秘无比的电话出现在0:00和0:05之间,潘景寅接到电话后马上要了加油车。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谁打来的?

哪里打来的??谁打来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承认打过这个电话。更奇怪的是官方的所有资料竟然允许保留这样的空白。这个电话,直接造成了林彪的出逃,但居然没有责任者被追究,甚至连责任者是谁都没有人知道,难道不是咄咄怪事?

这个电话,打消了潘景寅的万般疑虑,毫不迟疑地开始准备起飞的工作。这个电话让潘景寅打破常规,悄悄地叫醒机械师而故意留下了所以其他机组成员。这个电话,让调度室主任违反海军最高领导李作鹏亲自传达的不准起飞的命令,为三叉戟准备了2辆加油车。

最有可能打这个电话是胡萍,但胡萍的罪行中并没有这一条。胡萍如果要打,应该是在林彪一伙上汽车之前打,不会等到这些人快到机场才打。就算胡萍敢打电话,潘景寅是否从命是个问题:一边是三个军种的最高首长+国务院总理,一边是个小小的副参谋长,小秤勾勾该往哪边摆,潘景寅不是傻瓜。即使潘景寅OK,胡萍也无法让调度室派加油车,因为调度室和机场已经得到不准起飞的严令。总之,如果是胡萍打的电话,他的项上人头不可能留到现在。

是不是林立果、刘沛丰,或者叶群、林彪呢?别忘了,这伙人都在往山海关机场飞奔的红旗车上呢,开车的时候不能打手机,大伙儿都知道的。

会不会是康庭梓把时间搞错了?电话是0:00点之前接的?不可能,这么关键的时间,康庭梓一定反复核对过,决不可能弄错。而且,0:00点以后,吴法宪亲自给潘景寅打通过电话,让潘景寅不要飞,“潘景寅满口答应”( 《黄吴李邱在九一三事件前一天》舒云)。8341部队宋定忠给调度室打电话,让“卡住”汽车,时间肯定是在林彪的汽车已经冲出大门之后的0:00左右,当时潘景寅、李海彬、程洪珍还在一起商量怎么办,说明潘景寅尚在惶惶无主的状态。这两件事情都说明了,潘景寅一直到吴法宪给他打第一个电话为止,还没有做走的打算。胡萍给潘景寅的最后一条指令是专机任务取消,期间并没有人试图改变过这条指令。

顷刻之间,一个神秘的电话把一切都改变了。这个电话不仅令潘景寅义置3个军种大员+总理的禁令于不顾,而且刻意抛下了5名机组成员,用机组不全的飞机搭载党和国家第二号领导人,令第一时间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

潘景寅是不是林彪、林立果的死党?不才认为这基本是个不用考虑的问题:

1、 潘景寅吃的是技术饭,不需要是谁的死党;

2、 如果是死党,潘景寅不会把康庭梓编到256号机组,弄得胡萍想集体飞往广州的时候没有三叉戟的飞行员可派;

3、 如果是死党,潘景寅在山海关机场落地后会不顾一切地先把油加上;

4、 如果是死党,林立果会提前通知他所谓的第三方案(苏联),那么潘景寅会把油量加到21吨,而不是17吨;

5、 如果是死党,林立果会在决定叛逃的第一时间,也就是23:30左右,直接给潘景寅打电话;

6、 如果是死党,潘景寅一定会和另一个死党程洪珍会密谋、商讨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预防措施,如在飞机上如何控制其他的机组成员等;

7、 如果是死党,潘景寅起飞以后直奔苏联,绝不会拐来拐去;

…………

潘景寅留下5名机组,是故意还是无意?这个康庭梓说得很清楚,不才认为无可辩驳。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是潘景寅自行决定的?不才认为绝无可能。北戴河发生了什么情况,山海关机场没有实况转播,潘景寅并不清楚。飞机最终的目的地到哪里,林彪在飞机上可能随时改变,万一林副主席最终决定在大连降落,分散机组、危害林副主席安全的责任,潘景寅如何担当得起?在潘景寅不是林彪死党的前提下,分散机组对他个人没有任何好处。作为老资格的飞行员,连这种念头都不会有。尚登峨(空军航行局局长)回忆:

――――――――――――――――――――――――――――――――――――

◎《林彪座机坠毁前后的空军指挥所》(舒云)

……突然,电话铃响,山海关的飞机强行起飞。就潘景寅(专机师副政委)一个人。再重复一遍!这时三叉戟飞机起飞还不到5分钟,我吓了一大跳,赶快起床。平时到指挥所要10分钟,这次我五六分钟就跑到了,马上给山海关方面打电话。副驾驶陈联柄沮丧地说,潘景寅一个人把飞机飞走了。什么?一个人?我们机组有五个人没上去。你慢点说,飞机上还有什么人?除了潘景寅,还有三个机械师。不可能?我不相信,反复问了好几遍。我是飞行员出身,吃飞行这碗饭20多年,军用运输机必须两个飞行员飞,一个正驾驶,一个副驾驶,只有一名飞行员就飞上天,还从来没有先例。……

――――――――――――――――――――――――――――――――――――

所以,除非得到明确的指令,潘景寅绝不会干这种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蠢事。

看来这个神秘的电话,不仅指示潘景寅准备起飞,而且具体指示哪些人上飞机、哪些人留下。至于往哪个方向飞,电话里不说,潘景寅也会问,回答是什么,不才不得而知。显然,这个神秘的电话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让潘景寅犹如中了催眠术一般,做出一系列荒唐却又精确的举动,驾驭一部复杂而精妙无比的机器,载着一众生灵赴往涅槃的场所,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力量格局的巨大变革,完全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轨迹。但它又如此完美地隐藏了自己,几乎没有留下蛛丝马迹,虚无飘渺,象是来自外星球更高级的智慧生命,令质陋才浅的区区惊叹不已。

有些高级的智慧,历炼不够的普通人是难以参悟的。在913事件中,总理的四人联合禁飞令没有得到执行,令正反两方群众均捶胸顿足、惋惜不已。正方群众惋惜的是放跑了林贼,反方群众心疼的是害死了林总。其实四人联合禁飞令并不是毫无作用的一纸空文,其中的大智慧,不才鄙陋,略略参悟了一、二。有兴趣的朋友请等待不才的后续文章:

《【“不才”林彪9.13系列之三】从四人联合命令看周恩来的政治智慧》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5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从四人联合命令看周恩来的政治智慧


在9.13事件中,总理的四人联合禁飞令没有得到执行,令正、反两方群众均捶胸顿足、惋惜不已。其实四人联合禁飞令并非毫无作用一纸空文,其中包含宏大智慧。区区不才,愿为大家解说。

关于四人联合禁飞令,官方的说法以李德生的回忆为第一手资料:

――――――――――――――――――――――――――――――――

◎《从庐山会议到“九•一三”事件的若干回忆》(李德生)

……总理立即打电话给李作鹏:(因山海关机场归海军管)“停在山海关机场的256号专机不要动,要动的话,必须有我、黄永胜、吴法宪和你,四个人一起下的命令才能飞行。”而李作鹏却将总理指示篡改为:“四个首长其中一个首长指示放飞才放飞。”这时总理不断进进出出,我知道有些新的情况发生了。

――――――――――――――――――――――――――――――――

李作鹏本人则有不同的说法:

――――――――――――――――――――――――――――――――

◎《黄吴李邱在九一三事件前一天》(舒 云)

李作鹏9月12日晚上在海军大院,周恩来给他打电话,让他通知山海关海军机场。这个关于三叉戟的电话是李作鹏、李作鹏夫人董其采和朱秘书三人记录的,核对后,还特意给周恩来复诵了一遍。复诵时用的是李作鹏夫人董其采的记录稿,周恩来肯定地回答对,传达也是按这个记录稿。以后审理“两案”时说李作鹏说一人让起飞就起飞,而李作鹏坚持说他说的是四人让起飞才起飞,他没有篡改。

――――――――――――――――――――――――――――――――

之所以造成这种各执一词、夹缠不清的局面,是由这个联合命令本身造成的。从组织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个联合命令是一个非常stupid的指令,可操作性几乎为零;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 主体不明确

根据组织管理学理论,任何有效的指令应该包含一个明确的主体,也就是指令的发布者。如,林彪在东北的军令都以“东总”为主体;彭德怀在朝鲜的军令以“志司”为主体;现在的政府文件一般冠以“国务院号令”。

首先,主体代表了指令的重要程度和优先次序。各级部员曹吏十分精于此道,脑袋里都有一个精妙无比的Hash Table。一般而言,xx党办、xx院办、xx人事部的文件基本能唤醒部分或全部的休眠电路,给昏昏欲睡的肉体立刻注入十二分的精神。而信访办、民政局、计生委的文件往往被立刻扔进废纸篓。

其次,主体是信息反馈的目的地。一些最起码的信息,如指令是否收到、能否如期完成以及完成的结果等应该反馈回主体。也有一些特例,如情书的受体,一般不会主动反馈信息给主体,不过也非完全无迹可寻。

情窦初开的少年,很难像不才这种粗货,眼里冒出火来,开口便直接求欢。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偷偷地送出去一封信儿。心里又是期盼,又是惶恐,难免口干舌燥、坐立不安,还不忘悄悄儿地拿眼睛扫描梦中情人。几天下来毫无动静,不免长嘘短叹,想起邮政编码写得潦草,怕被粗心的邮递员把信送到了别处。

忽一日,刚把眼照过去,一双美目轻轻地迎了上来……少年四肢百骸俱失了力气,正待欣喜若狂之际,MM的嘴角不经意地往下撇了一撇,一对眼球变了白色,辫子一甩断了少年的风流美梦,从此把时间用来狠命读书。这种交流虽无片言只语,却在瞬时传送了超过几个GB的数据,把信息准确无误地反馈给了主体,造就了一个未来的栋梁之材,生动地反映了信息反馈的重要性。

有些重要的指令还需要执行者反馈指令接收的时间、接收人、流经渠道。有的指令需要向主体核对,确认无误后才能执行。如果指令需要多方配合执行,还需与主体进行同步和协调。

总之,指令的主体是不可缺省的。那么,这个“四人联合禁飞令”的主体是什么呢?国务院?国防部?政治局?中央文革? 都不是!!可以说,这个禁飞令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主体。

这也就是为什么山海关机场在飞机快要起飞时,打电话问李作鹏怎么办。李作鹏即不知道飞机上有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让飞,只能回答说向总理汇报。其实,李作鹏的回答也不正确,标准答案应该是分别向四位首长汇报,待四位首长取得新的一致意见再行行动,联合命令嘛。

不才发现,即使到现在,中国高层领导的MBA素质还是欠缺的,有待进一步提高。不才有心回国开设组织管理学课程,有路子的朋友请帮忙疏通一下,有 50%的提成。不才要求不高,年薪十万足矣,美元、英镑皆可,不是日元就行。其中一半奉送,按月结清,银货两讫、童叟无欺…………。

二、 受体不明确

指令应该明文指出执行单位或个人,也就是指令的受体。目的有二,授权、定责。执行者可以凭指令去调用相关的资源,不致相互推诿,延误时机。无授权者不负责,是管理学一条基本原则。

这个“四人联合禁飞令”的受体是谁呢?命令中没有明确说明。周恩来让李作鹏打电话通知山海关机场,看样子受体应该是机场。最后飞机没有拦住,应该首先追究机场的责任,如果有连带责任,再追究其他人的连带责任。从官方的记录来看,放跑256号三叉戟,完全是机场的责任,因为没有任何人命令放飞,“其中一个”也好,“四人同时”也好,命令根本没有执行。有命令不执行,当然是机场的责任。

机场无责任的情况只有一种。即李作鹏篡改命令,而且有人命令放飞。根据舒云的记载,机场事后被证明没有责任。那么,命令放飞的人是谁呢?为什么没有被追究责任呢?呵呵,事情好像不简单哩!!

――――――――――――――――――――――――――――――――

◎《九一三事件谜中之谜》(舒云)

……

事后有关责任者都被关起来,没挡住飞机,谁知道会按个什么罪名。经过询问,包括站长、政委、副站长、参谋长和从加油车溜掉的两个干部以及刘三儿,都没受到处分。

  站长潘浩转业到青岛仓口区任副区长。

  政委史岳龙和副站长赵雅辉在部队离休。

  参谋长佟玉春转业到北戴河。

  从车上溜下来的科长提升为处长,助理员转业到了地方。

  刘三儿因为神经受了刺激,服役期满后由部队出面联系了工作,从农村进了县城。

――――――――――――――――――――――――――――――――

其实,总理并不是没有直接指挥机场的渠道,若真的想阻拦飞机,不必舍近求远,增加一个中间环节。或者,总理命令李作鹏全权负责阻拦飞机的任务,9.13也会是另一种结果。总理给李作鹏打电话,仅仅是让李传达命令,最后李作鹏当了牺牲品,而另一个真正下命令放跑飞机的人却没有追究,难道不是“ 林冲误入白虎堂”的现代翻版?

三、 目标不明确

指令的目标应该明确,无二义性。

在辽沈战役中,“东总”命令八纵封锁机场。锦州有2个机场,八纵段苏权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整哪一个,被国民党趁机抢运了2个团进锦州,增加了攻锦难度,差点动摇了林彪的战略决心,给老毛发电报要回师打长春。老毛在吊唁罗帅时重提起此事:“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是大问题”!!这就是命令有二义性的严重后果。

“停在山海关机场的256号专机不要动,要动的话,必须有我、黄永胜、吴法宪和你,四个人一起下的命令才能飞行” 。从字面上看,“动飞机”、“飞行”都是飞行员的事情,机场不可能动飞机,更不可能飞行。所以这条禁飞令像对飞行员,不像是对机场的。如果对机场,应该是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飞机飞行”。机场收到这样一个含混不清的命令,自然是不明就里,不敢轻举妄动。

四、 执行方式不明确

必要时,指令中应包含执行方式。

在林彪的命令中,经常有“……命令你部以快速、隐蔽的方式到达……”,“……采用涉渡的方式……”,或“采用连续爆破的方式……”。

机场的日常工作是保障飞行,而不是阻拦飞行。对于执行者不熟悉的业务,指令中应该明确指示采用何种措施。像禁飞、禁空,可采取集中飞行员、派武装人员看守飞机、抽空飞机燃油、在跑道上设置障碍物等措施。实际在9.13后全国紧急战备时,这些措施全用上了。所以呢,并不是总理不懂,而是……

五、 没有意外处理

有效的指令应该包含对意外情况的处理。

有很多指令正是因为只有IF 没有ELSE 而成为一纸空文。比如,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少奇同志主持下庄严颁布,其中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条款,但没有制定任何一项相关的法律条款,确定侵犯人身自由该当何罪,当然就是无罪。少奇同志被红卫兵殴打揪斗时,突然想起还有一项法宝,慌忙捧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定睛一看,当初只写了IF,眼下能救性命的ELSE偏偏没写,顿时泻了,“这他x的是谁的编程风格……”。

中国计划生育工作早期是比较温文尔雅的。只有一条IF 语句:

IF “计划生育” THEN “光荣!!”

Debug的结果,娃越生越多;加一条 ELSE :

IF “计划生育” THEN “光荣!!” ELSE “一人超生,全家结扎!!!”

效果就不一样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中文字很快就会真的“光荣”了。

中国人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有编程风格的问题。需要的时候,ELSE 海了去了,一张光盘都装不下。一条“生活作风”能导致双开,一个“恶毒攻击”能置人死地,一条“现反”能株连九族……

恩来同志的“四人联合禁飞令”只有IF ,没有ELSE ,执行到“飞机强行起飞”,自然就SUSPEND了。

综上所述,放跑256号三叉戟的主要原因,是“四人联合禁飞令”本身拙劣无比、可操作性为零,完全没有起作用导致的。事情真是这样吗?

事情真是这样吗??????????????

如果总理真是如此的不堪,怎会历经党内十一次路线斗争(含林彪死后“评法批儒,评水浒、批投降派”)的惊涛骇浪不倒,逼老毛使出下三滥手段才从生理上险胜;死后哀荣备至,被全国各族人民奉为圣人?

不才苦苦思索……………………

电线杆撞了几柱柱,白头发添了几根根……终于,在一棵B+树下,证得葡萄正果,开启了菠萝智慧:难道林彪的安危是安危,总理的安危就不是安危了?

1971年初,周恩来特意带着李德生、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去北戴河,劝说林彪参加即将召开的“批陈整风汇报会”,讲几句话,结果当即被林彪拒绝。毛听完汇报后大怒,当面指着黄、吴、李、邱疾言厉色地斥责道:“你们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们自己了!”

总理听在耳里,记在心上。林彪使小性子与四大金刚何干?四大金刚没日没夜地检讨,已是狼狈不堪,老毛还不放过,迁怒于人。如此蛮横狠毒,总理岂能不心惊肉跳?总理与老毛共事几十年,何曾被老毛真正信任过?何曾离开过悬崖半步?

8月15日,老毛开始南巡,一路频繁召见各地党政军要人,端出第10次路线斗争问题,同时进行各项部署。9月12日回到北京,想必是部署完成。这个套路,老毛5年前已经耍过一回,一举打到了刘少奇。此番更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剪除林彪集团,“胜似闲庭信步”。

一、二把手决裂在即,总理的革命生涯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是跳下去,还是拉回来?是一个不用选择的选择。在这种时刻,总理若是一不小心,真的挽救了林彪的性命,难道不怕惹老毛猜忌,引火烧身,被老毛顺手一勺烩了?林彪的安危固然重要,自己的安危就不重要?

站在这个出发点上,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一切困惑一扫而光!!

把这个“四人联合禁飞令”理解为“命黄、吴、李参加堵截林彪活动“的命令,再套用上面五个概念一看:

命令的主体:周恩来;

受体: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

目标:让黄、吴、李承担放跑林彪罪名

执行方式:让黄、吴、李参与堵截行动,最后林彪逃跑,黄、吴、李有口难辨

意外处理:万一林彪逃脱未死,三人立刻死罪。万一林彪不跑,对黄、吴、李必定心生间隙,化友为敌,最后必自相残杀。

每一条严密精细,分毫不差。至于表面上的那个“四人联合禁飞令”得不到执行,乃是更高层次上的设计,故意如此。分繁覆简,暗藏杀机,岂止是一般的智慧高超,连智慧的导数都高得出奇!!

当然,还有一种意外是林彪去而复返,摔死在中国境内;甚至走上极端,飞回北京,一头扎向中南海,大家同归于尽。这种情况基本是最差的结局,应该全力防止。据舒云的文章,林彪的飞机刚出国境,总理即让吴法宪用脑袋担保,决不允许“任何”飞机到北京来:

――――――――――――――――――――――――――――――――

◎《黄吴李邱在九一三事件前一天》(舒 云)

……飞出国境,雷达看不见了。周总理又来电话,决不允许任何飞机到北京来,如有飞机来,你我都要掉脑袋,要我【吴法宪,不才注】用脑袋担保,我给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李际泰打电话传达,打开所有的雷达,决不允许飞机到北京来。接着周总理下达了禁空令,不准任何飞机起飞。如起飞,要毛周李邱吴五人的命令。

――――――――――――――――――――――――――――――――

不才当时就有点疑问,总理刚刚还声嘶力竭、沉痛万分地向256号喊话:“不论在北京东郊机场或西郊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到机场去接”,怎么转头就给吴法宪下这样的命令?而且说得如此严重?现在看来,总理随身携带二副面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切换的。

“我周恩来都到机场去接”是什么意思?是一种礼仪还是一种保证?如果是礼仪,怎么不加上“铺红地毯、鸣礼炮二十一响迎接”?林彪一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怎么会在乎这些?如果是一种保证,周难道不清楚自己都朝不保夕,还保得了别人?周恩来难道没有在西郊机场铺红地毯迎接过刘少奇?周做这番表演时,刘少奇不是早已死于非命、尸骨无存?你周恩来既然如此义薄云天,1个小时前电话打到北戴河,有工夫跟叶群虾g8闲扯,没工夫跟林彪交代上两句,防患于未然?

总理又下了一个新的联合禁空令,这次把邱会作加进去了。先后二个联合命令,四大金刚齐齐荣登金榜,连个谦虚的机会都没有,不日图穷匕现,便遭一网打尽。可见,这哪是什么联合命令,分明是照单抓人的缉捕令嘛。

最后林彪逃而不脱,机毁人忘,黄、吴、李、邱有口难辨,乖乖就范,林彪集团被一举铲除,基本达到了毛、周预设的最佳效果。总理都禁不住自己说:“这是最好的结局,这是最好的结局”!!

其实林彪本是个病夫,老毛要不动声色地除掉他,想也不是难事。但如果林彪不明不白地死去,反倒令老毛失了借口,铲除林彪以下的军人势力师出无名。所以总理围绕“四人联合禁飞令”,先后分别对叶群、林立果采用了打草惊蛇、欲擒故纵之计,对黄、吴、李则采用了上屋抽梯、假途伐虢之计。最后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1. 以实际行动向老毛表了忠心,延缓了自己的危机

2. 铲除了林彪集团,为军中安插自己的人马腾出了空间

3. 现场表演了一出“萧何机场追韩信”的新编历史剧,赢得了全党、全国、全世界人民的同情

“四人联合禁飞令”所体现的宏大智慧,岂是常人所能及?

由“四人联合禁飞令”也可看出军道、政道之不同。林彪的军令致精、致简,令出必行,与“四人联合禁飞令”体现的精神截然不同。治军者,力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令行禁止;为政者,力求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乱中取胜。军争讲征服,政争讲交易。

林彪,不缔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军事家,但以军人之直,踏上了从政的道路,无疑是南辕北辙、勉为其难。跟江清闹矛盾,就大叫要枪毙她,哪是政治家所为?哪有一点政治人物的素养?若非老毛赶鸭子上架,也许可得善终。发达时颂声载道,落难时千夫所指,正是荣辱祸福,人力难料,呜呼,愿林某安息!!

“四人联合禁飞令”连环计的第一步是打草惊蛇、引蛇出洞。军事天才、兵法泰斗林彪是否会如许上钩?请看:

【“不才”林彪9.13系列之四】林彪出卧室纪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6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林彪出卧室纪


1971 年 9 月 12 日晚 11 : 55 分,北戴河联峰山 96 号楼门口,林办警卫处长李文普最后一个钻进红旗高级防弹轿车,在前排副座坐定,关好车门。司机杨振刚启动了汽车,沿着向南的大道向山下疾驰而去,拉开了震惊中外的 9.13 事件的帷幕。

9.13 事件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几分钟前,林彪是在何种状态下进入红旗轿车的?弄清楚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如果林彪在清醒的状态下进入轿车,说明他了解、赞成、支持并主动参与了叶群、林立果的叛逃计划。反之,如果林彪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人“弄”进轿车,说明林立衡的“挟持”说是成立的;林彪不是叛国投敌分子,而是一个受害者, 9.13 事件后对林彪的定性是错误的,对所有相关人员的处理是不公正的, 9.13 事件的历史应该重新改写。

林立衡在 9.13 事件发生之前,就向中央报告叶群、林立果要挟持林彪逃跑。 9.13 事件发生之后,林立衡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并用尽毕生精力企图改变当局对 9.13 事件已做的结论。关键问题依然是,林彪到底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胁迫?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林彪进入红旗轿车时的状态。可惜,对这个问题,林立衡并没有发言权。因为,第一,她不在现场;第二,她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在场的人除了 4 位当事者:林彪、林立果、叶群、刘沛丰外,还有 4 位目击证人:司机杨振刚、警卫处长李文普、林彪内勤张恒昌、林彪内勤陈占照。司机杨振刚随同林彪等人在温都尔汗坠机身亡。活着的证人只有 3 位:李文普、张恒昌、陈占照,在 9.13 事件后全部隔离审查,写回忆揭发材料。三个人均异口同声说林彪是自己上的汽车,人证俱全、铁案如山。

不过~~~~~,如果有证据表明,他们当中至少有一个撒了谎呢?

――――――――――――――――――――――――――――――――――――

◎ 《 林彪事件与我 》( 李文普 )

  大约11点多钟,叶群拉我到林彪卧室门外叫我等着,她先进去和林彪说了几句话然后叫我进去。这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林彪对我说:" 今晚反正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 " 我说: " 等要了飞机再走。 "叶群插话骗我说: " 一会儿吴法宪坐飞机来,我们就用那架飞机。 "

  我当时怀疑为什么不让我调飞机,有些反常,心里越来越没有底。我从林彪那里出来,叶群也跟着出来,叫我快点调车,并说 " 快点吧,什么东西也别带啦!有人要来抓首长,再不走就走不了啦! "

  究竟往哪里走?我越发怀疑。就到值班室给北京打电话,找到空军主管专机工作的副参谋长胡萍。我说: " 首长要马上走,什么也不带,我觉得方向不明确,你知道去哪里吧? " 胡萍在电话中很不耐烦地说: " 你不要问了,不要问了,你不要再往北京打电话了! " 不容我再说,他就把电话挂断了。

  这时,林立果把我叫到叶群的办公室,给在北京的周宇驰打电话,叫我在门外看着。我听到林立果说: " 首长马上就走,你们越快越好! " 他放下电话出来,催我快去调车,我回到秘书值班室给58楼8341部队张宏副团长打电话,告诉他: " 首长马上就走 " 。张副团长问我: " 怎么回事。 " 林立果又走了进来,问是谁来的电话,我说: " 是张副团长。 " 林立果立即伸手把电话压了。我拿了林彪常用的两个皮包走到外边。杨振刚把车开上来,刚到车库门口停下,林彪光着头出来和叶群、林立果、刘沛丰走到车旁。这是一辆三排座大红旗防弹车,林彪第一个走进汽车坐在后排,叶群第二个走进汽车,坐在林彪身边。他们坐定了,中间第二排座才能放好。第三个上车的是林立果,他坐在第二排在林彪前面。第四个上车的是刘沛丰,坐在叶群的前面,我最后上车,坐在前排司机旁边。身后就是林立果坐的位置。

――――――――――――――――――――――――――――――――――――

――――――――――――――――――――――――――――――――――――

◎ 《 九一三事件谜中之谜 》( 舒 云 )

  林彪内勤张恒昌回忆,晚上约10点半,我和陈占照商量,准备让林彪休息。这时叶群来到林彪客厅,同林彪说话。陈占照先去吃夜餐,准备吃完夜餐再让林彪休息。等陈占照回来后我去吃夜餐。我还没吃完饭,陈占照打电话让我马上回去,这时大约11点半。林彪叫我通知叶群,空军疗养院的两个护士(在96楼照顾林彪)不带了,让人把她们送回去。我到叶群办公室,刘沛丰坐在那里,地上放着几个皮包。叶群和林立果在屋子里说话。刘沛丰拦住我,不让我进去。我把林彪的话写在纸条上,让刘沛丰转告叶群。然后我回到内勤值班室,陈占照说,林彪马上要走,叫赶快收拾东西。陈占照要我报告林豆豆,我找了一会,没找到。大约11点40分到50分左右,叶群和林立果还有刘沛丰一起到林彪客厅里,刘沛丰手里提着三四个皮包。   

林彪内勤陈占照回忆,晚上11点左右,林彪打铃,我到了客厅,林彪要找小张,我去叫张恒昌。不一会,小张从林彪客厅出来,告诉我,林彪马上要走,要他去告诉叶群,去的时候不要带空军疗养院的两个护士。11点50分左右,林立果、叶群、刘沛丰一起到林彪客厅。过了一会,叶群和林立果走出来。林彪又打铃,对我说马上去大连,不休息了,有些东西可以不带,够用就行了。过几天再回来,回北京过国庆节。这时,刘沛丰站在客厅门口,一言不发,我还看到沙发上放着三四个黑色手提包。我走出客厅,看见林立果和叶群像热锅上的蚂蚁,叶群披头散发,林立果跑来跑去,忙着调车,十分着急的样子。汽车调动出库,林彪、叶群、林立果、刘沛丰一起出来,林彪走在最后面。走到内勤门口,林彪问,东西都装车没有?我说,没装车。林彪再没说什么,也没停步,连帽子、大衣都没带,就钻进了汽车。我立即向58楼打电话,正好林豆豆在,我告诉她,他们都跑了,什么都没带。打完电话,我从96楼出来,就听到58楼附近响起了枪声。

――――――――――――――――――――――――――――――――――――

两厢对照,问题多多。如,李文普说林彪是睡下后起床的,而从二位内勤的描述看来林彪根本就没有睡觉。李文普说是叶群催他调的车,陈占照则说是林立果跑来跑去,在运动中调的车。李文普说叶群“11点多钟”拉着他见的林彪,张恒昌说“10点半”叶群找林彪说话,根本没提李文普。二位内勤的说法相互也不一致,张恒昌说“11点半”处理的 2 个护士的事,陈占照则说“晚上11点左右”,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出行计划由第二天早上 6 点改成即刻( ASAP )的 Motion 是谁 Initiate 的?(呵呵,不才并非故意卖弄英文,因为那并不是我的强项。不过在此处,无论中文怎么描述,都不如英文简洁、传神。)

在探寻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才发现,三个人的描述有共同的部分,基本是事实;但在关键问题上,各不相同、相互矛盾,可以认定全都撒了谎!!!

三个人对 12 日晚 10 : 30 以后发生的几个重要的 Events 的顺序是一致的:

1、 叶群找林彪说话;

2、 叶群回到办公室和林立果、刘沛丰密谈;

3、 叶群、林立果、刘沛丰一起到林彪卧室;

4、 4 人一起出来上车;

但实际上有一个更重要的 Event 三个人都没有提到,就是那个著名的与总理的通话: “林副主席想动一动”。这个电话的具体时间记载于李德生的《从庐山会议到 “ 九 · 一三 ” 事件的若干回忆》, 11 : 22 。

这个 Event 应该插入到上面 4 个 Events 的哪个位置?不才基本肯定应该放在 1 、 2 之间,因为从时间上计算,如果放在 1 之前,叶群与总理打完电话就快 11 : 30 了,离他们最后上车只有 25 分钟的时间。

实际时间可能更短,据汪东兴回忆,叶群给周恩来打完电话是“ 11 点半钟”(《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汪东兴)。而且叶群在给周恩来打完电话后,又给吴法宪打过电话(《林彪 “ 南逃广州,另立中央 ” 罪名考释》,余汝信),然后又给周打电话“请假”,可是周已经不接叶的电话了(《林立衡 913 后写给中央的材料》。

然后在不到 25 分钟之内,叶群先找林彪说话,然后又回到办公室与林立果、刘沛丰密谈,期间林立果还把李文普拉到叶群办公室给北京的周宇驰打电话,又是调车,然后四个人又一起返回林彪卧室,走出 96 号楼,顺序上车……完成这么多动作,基本不太可能,也不合情理。因为叶群去找林彪时完全可以带上林立果、刘沛丰,做决定后一起走,没有必要跑来跑去。

把这个电话 Event 放在 Event 2 以后和放在 Event 2 之前效果相同。所以 5 个 Events 的顺序是:

1、 叶群找林彪说话;

2、 11 : 22 ,周恩来给叶群打电话;

3、 叶群回到办公室和林立果、刘沛丰密谈;

4、 叶群、林立果、刘沛丰一起到林彪卧室;

5、 4 人一起出来上车;

那么,“马上出发”的决定是什么时候、由谁做出的呢?显然是在与周恩来打完电话以后的 Event 3 ,由叶群与林立果、刘沛丰商议后决定的。官方的文献也是这么说的。

那么李文普所说的叶群带着他去找林彪,应该是 Event 1 ,林彪怎么可能向他说出 " 今晚反正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 " 的话来呢?难道林彪有第六感观,预知几分钟后,周恩来会打电话过来?显然,李文普在撒谎。

二位内勤张恒昌、陈占照称, “马上出发”是林彪独自在卧室里面决定,并由张恒昌到叶群办公室通知叶群等人。二人显然是没有吃透中央的文件精神,不知道中央统一口径,钦定叶群是在中了总理的“ 好不好呀 ? 来看一看 ”不可思议独门神功,胸口发闷、气血逆转而仓惶决定的,把脏水直接泼到了贼酋林秃的身上,露了一点小小的破绽。不过,二位出发点是正确的,心情是好的,和黑龙江省长张左己的 “ 管网检修 ” 一样,属于善意的谎言。

二位内勤张恒昌、陈占照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的高风亮节。张恒昌说:“陈占照说,林彪马上要走,叫赶快收拾东西。” 陈占照说:“小张从林彪客厅出来,告诉我,林彪马上要走”,都把首先发现、揭露林贼叛逃阴谋的荣誉让给了对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索、学习的榜样。

据张恒昌回忆,晚上约10点半,叶群来同林彪说话。陈占照先去吃夜餐,准备吃完夜餐再让林彪休息。到11:00,半个小时的时间,陈占照应该吃完饭回来,如果叶群已经离开,没有其它的事情,他们二人应该一起服侍林彪睡下,然后张恒昌再去吃夜餐。张恒昌确实去吃夜餐了,走之前,到底有没有准备让林彪休息,有没有给林彪服用安眠药、服用的是哪一种安眠药?不才不得而知。20几分钟后,就在张恒昌尚在就餐时,周恩来亲自打过电话来了。

不才猜测,周恩来这个电话原本是要找林彪的。中国官场向来是发达时门庭若市,倒霉时门可罗雀。林彪本来就不喜交际,此困难时期怕更是“鬼都不上门 ”(毛主席语)。这种时候周恩来打来电话,叶群应是喜出望外,就算不是找林彪,叶群也会张罗着林副主席跟总理聊一聊,抓一抓最后的救命稻草。

以林彪对周恩来的尊重和对叶群的了解,如果他真的在清醒状态,无论如何不会让叶群在总理面前象完不成作业的小学生,说一些浅薄无比、语无伦次的P话,断送最后一个可能转圜林家命运的机会。

叶群应该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唤醒林彪,无奈这次安眠药的效果不是一般的好。六神无主的叶群就象一只赤裸的羔羊,战战兢兢地走上祭台。周恩来在电话里到底对叶群说了些什么,依然是一个谜,但显然让叶群断绝了最后一线希望,立刻做出孤注一掷的打算,扶夫携子踏上了不归路。

也有可能,11点22分是一个精心选择的时刻。但无论如何,林彪没有接电话这个事实,从侧面证明了,林彪当时不可能处于清醒状态。

林、叶等人虽然走得仓促,在彻底撕破脸皮之前,毕竟还有一点副统帅的尊严。若不是8341部队在后面鸣枪放炮、紧追不舍,叶群不至于在机场披头散发、声嘶力竭。上车的时候,大家依然彬彬有礼,让走在最后的林彪先上车。林彪在上车之前从容地问内勤:“东西都装车没有?”却没有问“豆豆来了没有?”,仿佛在林彪眼里,豆豆不是东西或连东西都不如。若非天方夜谭,恐让人难以置信。

倘若事实确实如此,大家就用不着撒谎;既然大家要撒谎,那么事实肯定不是如此。如果事实不是如此,那就是另外一种样子。呵呵,话虽然弯弯绕,道理却是浅显易懂的。不过,谎言之所以是谎言,是因为它无法永远被掩盖。不才在下一篇文章里将为大家揭开一个新的谜底。有兴趣的朋友请等待:

【“不才”林彪9.13系列之五】外婆家有多远?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7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伊尔库茨克到底有多远?


林彪一伙的逃亡之旅,从12日晚11:55红旗轿车启动开始,到次日2:25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苏布拉嘎盆地,历时2个半小时,行程1220余公里,创下了至少三项当时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是人类历史上跑得最快、跑得最远、当事人职务最高的逃跑行动,给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画了一个生动的句号,使他不至于像刘少奇、彭德怀那样悄无声息的消失,给我们留下一道绚烂无比的谜题,激发亿万沉睡的大脑开始重新思考。

这条疾如闪电、划破长空的轨迹是一架三叉戟飞机画出来的。喷气式客机,在当时还是十分罕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不少干部不知道三叉戟是什么东西,老乡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村的乡亲听大队会计(书记文化程度不高)宣读完中央文件,气不打一处来:林彪这个贼娃儿,临走还偷了主席三只鸡,带走一群(叶群),咱们没发现(吴法宪)!!

70年代初,不才还是江南偏僻乡村的一稚口小儿。经过20多年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当地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不毛之地。不才5岁以前几乎没有见过任何工业制品。交通工具不要说汽车、轮船,连自行车都没有。所有的路程不论远近,全靠步行。2个半小时,当时普通的中国人能跑多远?也就20来里地,刚好从村里到公社的距离。对小孩子,这个距离更短。

逢年过节走亲戚,对小小的不才来说,是最享受、最期盼,也是最痛苦、最恐惧的活动。享受的是到了亲戚家好吃好喝、倍受优待,还能放鞭炮。痛苦的是往往要走很远的路,走半天是常有的事。启程时当然是兴高采烈,追鸡撵狗;半中间开始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到最后两只小腿实在迈不开步了,总是一遍一遍的问大人:“外婆家还有多远?”、“姑妈家还有多远?”……回答总是千篇一律的:“再坚持一会儿,不远,很快就到!”

“不远,很快就到!!”

这句话,在我童年时期,年复一年地用一种复杂感受,混合着腿痛、疲乏,敷衍、欺骗,以及随之而来的美食、优待、顽皮、欢乐,反复刺激我的神经,给我留下经久不灭的印象。所以,看到李文普的回忆文章出现这么一句话,我不禁哑然失笑。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车到56楼时,我突然听林彪问林立果:"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要飞多长时间?"林立果说:"不远,很快就到。"…… ――――――――――――――――――――――――――――――――

陈晓宁在《质疑林彪出走事件》一文中仔细分析了林彪在汽车上不可能问那样的问题。不才认为分析是严谨的,有说服力的。不过,这篇文章我是后来才读到的。

不才当时读李文普的回忆文章,主要觉得林立果的回答有问题。“不远,很快就到”这句话的信息量基本为零,实际上等于没有回答问题,只会在两种情形下出现:

1. 回答者故意敷衍,就像不才小时候遇到的; 2. 回答者自己也不知道,而且不敢承认;

对林氏父子而言,第一种情况可以马上排除。

第二种情况表明,林立果自己也不知道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可能吗?如果林立果事先计划逃往伊尔库茨克,难道他连距离多远,要花多长时间都不知道?

如果林立果真的事先计划逃往伊尔库茨克,他一定会同刘沛丰、叶群一起,仔细测量距离,计算飞行所需时间,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而且三个人一定会反复讨论,相互核对,确认再三。这样,一些基本数据就会牢牢地记在三个人的脑子里。林彪一问,脱口而出,根本不用考虑。就算林立果一时语塞,叶群、刘沛丰也会马上给林彪一个准确答案,怎么会回答一句哄小孩子的话“不远,很快就到”?而且林彪居然没什么反应,几个人若无其事继续地往机场进发。这哪是逃命,出去旅游也不会这样啊。这哪是林彪,随便问问四野哪个战士也不会相信啊!!

林彪的军事指挥以精密见长,要求对信息的掌握极为全面、准确。据斯诺的《西行漫记》记载,在林彪的部队中,没完成侦察任务的人员要挨板子,这在其它的红军队伍中是没有的。林彪在东北,要求部队到达指定地域第一件事就是报告敌情。打完仗,6小时要简报,24小时要详报。

47年在开原阻击王牌新1军的时候,林彪和秘书季中权在前沿阵地的工事中观察敌情,季中权探出头去,被林彪一把按下:“小季,要打死的呀”!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敌情,林彪经常这样不顾危险,亲临第一线观察。

成功不是牛顿的苹果,会自己掉下来砸在头上,是用大量艰苦的劳动换来的,是建立在诸多因素基础上的,是与林彪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分不开的。

这次逃跑行动,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相比,不算什么复杂的工程,对林彪可能像大学教授面前的小学生作业,但关系到林彪一家几口人的身家性命和自己一世的名节,危急程度却是前所未有;林彪岂能不比平日多出十二分的小心?

就算没有提前几个月制订周密的计划,从叶群放出风要“动一动”的9月6日到事发当日9月12日,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可以做一个大致的方案。如果也没有做;从三叉戟在山海关机场降落的晚8点15到出逃时的晚11:30,还有3个多小时可以做一些最基本的准备,如果连这都没有做,不禁让人疑窦丛生,林彪到底是准备跑,还是不准备跑?如果早做了准备,怎么会在汽车上才想起来问林立果:“伊尔库茨克有多远”?

就算全无准备,到了汽车上才想起来问一问,一个 “不远,很快就到” 的回答怎会令他放心坦坦,若无其事地率领家人继续逃命?

如果林彪是这样的人,辽沈战役应该是另一种样子:

林彪接中央电报,毫不犹豫,亲率70万大军兼程南下。一路旌旗招展、人喊马嘶,滚滚人流汇成数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长龙向前涌去。

行至半路,林彪忽想起一件事来,问罗帅道:“罗帅,锦州却在哪里?还有多远?”

罗帅答曰:“在前面,不远,很快就到!”

又问雷公:“亚楼,锦州有多少敌军?指挥官是谁?”

雷公:“不多,指挥官可能是山本五十六!”

林彪点点头:“好,吹号,冲锋!!”

一曲“西班牙斗牛”吹罢,70多万健儿齐声呐喊,一个个拖枪拽棒、张牙舞爪,争先恐后向前冲去。顿时,满山遍野,人头攒动;四面八方,烟尘蔽日…………

却不是豪气干云、气吞山河?还看什么地图?做什么部署?发什么电报?弄得老毛龙颜不悦,揪住一条“犹豫、动摇”的小辫几十年不放?

上述场景看似荒诞不经,现实生活中却是真正发生过的。公元1449年,明英宗率50大军亲征瓦剌,基本上就和上面描述的情形差不多。瓦剌不过是蒙古的一个小小的部落,充其量也就4、5万战士,最后结果如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用“土木之变”在网上搜索一下。

李文普描述的车内场景有多少可信度呢?我相信大家有自己的答案了。

李文普为什么要编造这么一段不着边际的对话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先欣赏一篇网友金书龙的妙文:

―――――――――――――――――――――――――――――――― ◎《贪生怕死,低三下四的空军司令吴法宪》(金书龙) …… 林彪自我爆破后,吴司令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头。每天被关在单间交待问题,当时四大金刚里态度最好的就是这个吴胖子,基本是要写甚么写甚么,审讯人员一点吴胖子就是一篇,编的耸人听闻,后来连审讯的都看不下去了。我们的吴司令就说这都是您要的,我写的呢,凡是假的都在旁边加了点,真的没标记,怕将来说不清。…… ――――――――――――――――――――――――――――――――

四大金刚里最有意思的就数吴法宪,在东北的时候就喜欢给下级敬礼。有一次林彪到张家口视察防苏战备工作,吴法宪和叶群上街,在商场被群众认出。二人把林彪要行程保密的吩咐忘到脑后,高呼口号向群众致意。叶群喊“向吴司令学习!!”,吴胖子喊:“向叶群同志学习!!”……二人没完没了互相学习、致敬,越喊越起劲,惹得围观的群众捧腹大笑、满地乱滚。吴胖子对付专案组的办法,符合他的一贯风格。

吴法宪会打点做标记,李文普会不会呢?依不才看来,“不远,很快就到”这句话就是明明白白的一个标记,打在“伊尔库茨克有多远”后面,告诉人们:前面一句话是假的,是别人让我这么说的,大家不要相信!!

李文普可能担心这个标记不够直白,后面又加了一点佐料,标记之意便昭然若揭了。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 听林彪说要去伊尔库茨克,我才知道不是去大连,是要到苏联去。当时一听去苏联的地方,脑子里第一个反映就是叛逃,所以,在这一瞬间,我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跟着跑,这不是当叛徒了吗?自己的老婆、孩子不成了叛徒的家属了吗?便决心下车。

  我本能地大喊了一声"停车!"

  杨振刚把车停下来,我立即开门下车。

  叶群气冲冲地说:"李文普!你想干什么?"

  我说:"你们究竟要到哪里去?当叛徒我不去!" ――――――――――――――――――――――――――――――――

这段天方夜谭式的故事等于说,李文普大声告诉司机杨振刚“这几个人要叛国投敌”,怕大杨听不见,还让林立果在车里开了一枪,加了一点音响效果。可是大杨居然充耳不闻、视若无睹,继续开车把林彪等人送到了机场,还颠颠地跟在这些人屁股后头上了飞机呢。这要不是李文普故意表白自己在胡说八道,还能有什么其它意思呢?

李文普的标记还不止这一处。还有: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 这时,林立果把我叫到叶群的办公室,给在北京的周宇驰打电话,叫我在门外看着。我听到林立果说:"首长马上就走,你们越快越好!"他放下电话出来,催我快去调车,…… ――――――――――――――――――――――――――――――――

这是李文普描述林、叶一行上车前几分钟的情形,这些人刚刚决定即刻出逃,打电话通知在北京的死党周宇驰。这个标记比较隐讳,需要略微推理一下。林立果打这个电话的时候,周宇驰等一大批死党正在北京开会,讨论集体南逃广州的具体安排。叶群、林立果因为临时变更计划,提前行动,所以打电话通知他们。

林立果让李文普,而不是刘沛丰陪他去打电话,说明他不怕李文普听见电话的内容,事实上李文普也确实听见了。这个标记不就很明显了么?说明林立果要讲的内容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如果林立果当时已经决定去伊尔库茨克,那么他要通知北京的内容就有二个:一、行动时间提前,二、目的地变更,由广州改为伊尔库茨克。他怎么会冒着暴露机密的危险让李文普陪他去打电话呢?他单独去打,或由刘沛丰、叶群陪同都更为安全可靠么。根据李文普的回忆,他听见的电话内容,只有“首长马上就走”,没有第二项。这不是明摆着替林立果洗涮不白之冤,证明他们事先并没有叛逃伊尔库茨克的计划嘛?

这个标记虽然隐讳,但和“不远,很快就到”那个标记相互映衬,充公体现了李文普在专案组压力下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的处境,煞费苦心地做了一番手脚,和吴法宪的打点为标有异曲同工之妙。

蓑笠翁等人认定林立果有叛逃到伊尔库茨克的计划。请问,如果真有这么个计划,为什么他连距离有多少公里,要飞行多长时间都说不出来?蓑笠翁的理由是周宇驰劫持了一架直升飞机,想飞到蒙古,肯定是接到了林立果的通知。不才认为这个理由是不充分的。

周宇驰接到林立果的电话后,给正在空军大楼西三楼开会的王飞(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办公室主任)、贺德全(空军司令部情报部长)、刘世英(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于新野(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一处副处长)、朱铁铮(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二处处长)、郑兴和(空军司令部军务部装备处处长)、鲁珉(时任空司作战部部长)打了电话,只说了一句:“暴露了,不搞了”(王飞供词),这些人除了于新野后来自杀,其他人都被逮捕审理,交代了大量的情况,没有一人提到伊尔库茨克;

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三人于13日凌晨3:15分劫持直升飞机外逃,事败周、于二人开枪自杀,李伟信打了老天爷一枪,被逮捕审理。李伟信是最后直接接触周宇驰的人,交代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大量耸人听闻的罪行,辉映日月的《“571工程”纪要》就出自此公的供述,却从未听他提起过伊尔库茨克一说。

可以断定,周宇驰也不知道什么伊尔库茨克。因为,林立果给周宇驰打电话,通知周改变行动时间,但并没有通知改变目的地,更没有提到伊尔库茨克。这个结论可以从李文普、李伟信、王飞、鲁珉等诸多人的供词中得到证明,无可辩驳。这个结论证明了,林彪一伙临上飞机之前的目的地还是广州(或香港),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周宇驰三人之所以逃往蒙古,是因为当时形式大变,留在中国已是死路一条。以直升飞机的航程能够抵达的外国只有蒙古,别无选择。

既然如此,李文普没有听见林彪问“伊尔库茨克”,也没有听见林立回答“不远,很快就到”,更没有大义凛然地高喊“当叛徒我不去”,那他为什么要跳车呢?为什么胳膊上还挨了一枪呢?恐怕不是一时尿急,憋球不住了吧?欲知详情如何,请看下集:

【“不才”林彪9.13系列之六】李文普的二个皮包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9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李文普的使命(1)


在 9.13事件中,林办警卫处长李文普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他是林彪的贴身警卫员和林办在北戴河的负责人,直接负责林彪的安全。因为其独特的地位、在 9.13事件中起的作用和事后提供的证词,使林彪一伙的逃跑行动以机毁人亡而告终、以叛国投敌为定论,也使他成为林立衡切齿痛恨、终生不能原谅的罪人。

不过,依不才看来,李文普即非害死林彪的罪魁祸首,也不是卖主求荣、落井下石的卑鄙之徒。不才从他身上看见人性未泯,从他的字里行间看见对老首长的眷念。不才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对李文普抱有深切的同情,希望历史能给他机会,在有生之年说出真相,放下背负以久的沉重的十字架,安然进入那最终要到来的另一个世界。

李文普关于9.13事件的描述见于《林彪事件与我》。稍作分析便可发现文章中有不少言不由衷、语焉不详和故意编造的情节。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撒谎,撒谎也不可能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咱们不妨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探一探埋藏在表面现象之下事实真相。

当然,第一件事情是要证明李文普确实撒了谎,就从这里开始吧: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

  第251页中写道:"96楼直通莲花峰山外的林间小路上,黑压压堵满武装士兵。……当时中央根本没有下达拦截车辆的明确指示,而是张青霖等人自做主张临时采取的措施。……"

  "当战士看清迎头冲下来的竟是林彪的座驾,都吓傻了,不及细想,自动向两边分开,让出通道,行注目礼让它过去。"

  这些说法完全是在虚构电影故事。林立衡只是林彪的女儿,凭什么非要周总理接她的电话?林彪是党中央副主席,未经毛主席批准,周恩来怎么能轻易采取措施?张耀祠是中央警卫局和8341部队的负责人,张清林是一个普通军医,还没有同林立衡结婚,他敢抢过电话骂张耀祠是"混蛋"吗?更不可能"命令战士排人墙拦车。"那时,我在林彪乘坐的车上,从96楼下来,经过56楼、57楼到58楼,根本没有看到"黑压压堵满武装士兵"的"人墙"。天那样黑,车速那样快,路边的人能看清紧闭车窗的车里面坐的是林彪"行注目礼让它过去"吗?

――――――――――――――――――――――――――――――――

这几段是李文普反驳张宁在《自己写自己》的描述的8341部队阻拦林彪座车的情形。张宁说有人墙,李文普说没有。这种情况很容易判别,找一个在场的第三者就行了,幸好我们有:

――――――――――――――――――――――――――――――――

◎《我所亲历的林彪出逃》(吕学文)

……

  林彪的住处是莲花峰96号楼,位于北戴河北面的高岭上,只有一条向南的马路,而在马路中部的东西两侧,分别是55号和56号等楼群,是警卫部队的住处。按照规定,在马路和楼区的适当位置,都有一个固定岗哨,现在增为两人;还临时增加了流动哨,三人一组,在“防区”内流动值勤。这些流动哨主要任务是观察96号楼的动向,并随时与58号楼联系。同时,在55号和56号楼之间设一个分队,顺马路向南200多米处再设一个分队,队员横排在大道上,分别形成了两道“人墙式”的卡哨,以便拦截林彪的车辆,阻止其外出。其他警卫战士,全部在楼房内,房内熄灯,但不脱衣,不睡觉,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叶群对林立衡始终不放心,认为女儿是一块“心病”。她几次到电影场察看,当看到首席位上只有张清林,没有林立衡时,立即过去查询,并派工作人员四处寻找。大约夜里11时左右,林立果走出96号楼,亲自到外边找林立衡。他转了个小圈以后,匆匆赶回了96号楼,他可能发现了警卫部队的异常行动,有了更敏感的警惕。林立果回去后大约半个多小时,警卫人员看到,林彪、叶群、林立果和林彪的秘书、警卫处长李文普,从96号楼出来,上了汽车,随后,司机杨振刚就开着车,快速驶上了向南的大道。这时,不知哪里的警卫战士连声喊叫起来:“车下来了,快拦住!”当时我在第一道防线,十多名战士又打手势又叫喊:“停车,停车!”可是,汽车不但不减速,反而不断地响喇叭并加大油门,直接向“人墙”冲去。人们一闪,车冲过去了。后来才知道,这是叶群在车内对杨振刚下了命令,她说:“8341部队背叛了首长,要谋害首长,赶快冲过去。”中队长肖启明在第二道防线,他在大道的东侧,他见汽车冲过第一道防线向他们冲来,在战士们连连叫喊“停车”无效的情况下,他横向(防止伤害首长)向司机开了枪,想用击毙司机的手段,达到拦住逃车的目的。

――――――――――――――――――――――――――――――――

吕学文是8341部队二大队六中队一分队队长,当时在现场。吕的描述非常清楚,二道人墙,他在第一道。林彪的车开下来,鸣着喇叭冲过去,肖启明还开了枪。李文普看样子是遇到了50年不遇的大黑天,“天那样黑”,黑得连声音都听不见了?!

这个小谎比较拙劣,也不是很重要,无非是为了冲淡当时的紧张气氛,为自己的反常行为制造借口。但这个小小谎言掩盖下的另外一个事实却无比重要,是揭开整个9.13之谜的关键。这个重要事实到底是什么?咱们往下分析。

请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李文普何时得知林立果有叛逃阴谋的?

从《林彪事件与我》看,这个时间是9月12日下午。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

就在这天【9月12日,不才注】下午,我在平台上乘凉,林立衡突然对我说,"林立果尽干坏事,要害毛主席,他们还要去广州。万一不行就让首长去香港,你不能让首长上飞机走。"

  林立衡说这番话,我确实感到突然,不相信。我不相信的原因有几条:一是林彪让我准备去大连,并没说去广州。另外,林立衡和叶群感情不好……

――――――――――――――――――――――――――――――――

李文普在这个问题上,有没有撒谎呢?

林立衡在9.13后写给中央的材料中说:“我从9月7日便分别找林彪的警卫参谋刘吉纯(注:刘是林彪办公室警卫科长)、李文普(注:李是林彪办公室警卫处长)及林彪身边的两个卫生员陈占照、张恒昌谈话,其中和李文普谈的最多……”

李文普说是9月12日,林立衡说是9月7日。这二人谁在撒谎?

幸好我们也有一个旁证,刘吉纯,八三四一部队警卫副科长。内勤中仅他和李文普二人配备枪支,非是寻常人家。

――――――――――――――――――――――――――――――――

◎《北戴河林彪驻地警卫人员刘吉纯口述——林彪出逃前夜》(丁丑)

……

晚上【9月7日,不才注】,林立衡要我到她那里去,问我,他们(张、杨)对你说了些什么?我把张、杨讲的情况告诉了她。她问,你和别人说了没有?我没敢说和李文普讲过。我问,到底出了什么事?她说,主任、老虎在外面做了坏事,被上边知道了。他们怕挨整,在北京待不住了,想挟持首长(林彪)到外地去。

――――――――――――――――――――――――――――――――

此外,林办秘书宋德金在《"九一三"事件亲历记》(宋德金)中也提到了此事:大约9月10日,八三四一部队警卫副科长刘××把我拉到僻静处,悄悄地对我说:"豆豆(林立衡)说,主任(叶群)与林立果要挟持首长(林彪)外逃,怎么办?"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

多人的回忆都证明林立衡所言不虚。李文普知道林立果外逃阴谋的时间应该是9月7日,而不是李文普自己所说的9月12日,这个时间差有5天之多,有什么玄虚?

说破了也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就是,毛、周获悉林彪集团反叛阴谋的日期,是9月7日,还是9月12日?

李文普、刘吉纯等早在9月7日就从林立衡嘴里得知了林立果的阴谋,这是关系到国家领导人安全、政权稳定、国家完整的大事,这些人有没有向中央报告?林立衡是林立果的亲妹子、叶群的亲闺女,都站出来揭发阴谋,难道这些人比亲妹子、亲闺女还铁,全部都封了嘴,替叶群、林立果保守秘密?不可能!!

林立衡12日晚去找张宏的时候,跟张宏说:“我是提著脑袋来找你们的,我讲的情况你相信不相信?要是不信,你就问问他(指刘吉纯)和李文普。”张宏点头说:“我们相信,刘科长已经对我说了……”(《林立衡913后写给中央的材料》);请大家仔细看,张宏说:“刘科长已经对我说了……”

所以,毛、周截获林、叶阴谋的时间不可能晚于9月7日。不才猜测,实际时间可能更早,林立衡的报告只不过从另一个渠道证实了消息的可靠性。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时间差本身,而在于为什么要隐瞒这个时间差?

按理说,林立衡大义灭亲,揭露阴谋;我警卫人员机智、警惕,及时报告;党中央应变奇速、严密部署,一举粉碎林彪反党、反革命集团。情节环环相扣,串成了一个完美故事,处处体现了毛主席、党中央无与伦比的伟大、光荣和正确,生动地展示了林彪同志亲自提倡的“谁反对他,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的大好局面,是值得大书特书、广泛宣传的绝好题材。

可实际情况是,官方不仅煞费苦心地隐瞒这5天的时间差,而且公开的有关9.13事件的档案资料是少之又少,犹如小媳妇放屁,“君不见妇人之屁鬼如鼠,小大由之皆半吐;只缘廉耻胜于金,以故其音多叫苦。又不见壮士之屁猛若牛,惊弦脱兔势难留;山崩峡倒粪花流,十人相对九人愁……”【绿野仙踪•臭屁行】;三十多年来,官方对9.13事件一直是语焉不详、讳莫如深,把个9.13事件弄成了中国当代史上的最大的一个谜团,弄得蓑笠翁、射天狼、不才诸多人等,一个个像粪堆上蛆虫,天天东钻西拱、乐此不疲。

个中原因,不难揣度。毛、周等人利用这5天多的时间差,为林彪一家设计了最后的归宿,这就是李文普和256号飞机的真实使命。所用手段太过阴险歹毒、突破人类道德底线,若将真相公布,毛太祖、周圣人及整个党的正面形象毁于一旦,从此失去了伟光正的道德感召力,不得已放弃一个自我表扬的机会,采取上遮下掩、欲露还羞的手法,使不才等一干生理比较旺盛的人士因此兴奋不已。

李文普在《林彪事件与我》中,对于他是否曾向上级汇报、上级给过什么指示这个问题只字不提,相反故意混淆他得到情报的时间,企图回避这个问题、蒙混过关,不过是雕虫小技,逃不过区区不才的法眼。

张宏的话证实,至少刘吉纯已经通过正常渠道向上反映了情况,中央对北戴河的异常早已有所察觉、洞若观火。早在1949年平津战役中,我战役指挥部便可清楚了解敌酋傅作义将军每天的神态、言谈、情绪变化。20多年过去,我党情报工作无论水平技艺、设备工具和工作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恐怕林彪同志每天 BianBian溅起的水花高度都在中央的掌握当中。中央的应对策略是什么,从9月12日张宏的行动可见一斑。

张宏是中央警卫团副团长,是当时8341部队在北戴河地区的最高领导。9月12晚,林立衡多次央求李文普未果,不得已去找她并不认识的张宏,希望张采取措施保障林彪安全。张宏先是满口答应,林立衡才放心地离开。在叶群通知林立衡拿行李,准备马上出发飞广州时,林立衡赶紧跑到大队部找张宏。张宏此时态度大变,对林立衡的央求置若罔闻,反倒叫林立衡“中央指示你们跟著上飞机,跟著走”。显然张宏得到的指示,是“放”、“赶”而不是“拦”。

为什么林立衡百般央求李文普采取措施,李总是借故推脱?现在原因就很清楚了。李文普、张宏这些人在如此重大的问题面前,哪里敢擅自做主?哪里由得了他们作主?一切均是听从中央的指挥。中央是谁? 林立衡在最后的关头,还天真的以为“中央”也包括她亲爱的父亲大人,“我不禁哭著喊:‘中央?!首长难道不是中央负责人吗?’”,却不知害死她一家三口的,正是这个荒诞不经、忘乎所以的妄念。

这个“中央”是中国人花费50多年、用亿万人的骸骨和鲜血建造成的一个神器,具有强大的暴力,能轻取千百万人的性命于须臾之间。林彪、刘少奇等皆是对神器的建造有杰出贡献者,只因觊觎或被怀疑觊觎神器的巨大法力,顷刻之间便被碾为齑粉。李文普、张宏等凡夫俗子岂敢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周恩来深知厉害,一生战战兢兢,不敢有半点逆忤,不得已的时候也对自己的部属、亲人痛施重手,唯求自保。此次灭林一役,周亲自挂帅,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圣人尚且如此,李文普、张宏之流岂能免俗?我们怎能对他们吹毛求疵、要求太高?不客气的讲,林彪、刘少奇当初对建造此嗜血神器何尝不是如痴如醉、不遗余力?他们被自己亲手豢养的怪物吞噬,难道不是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现,活生生的现世报?

不才虽认为李文普、张宏等人无可指责,并不等于不想探寻事情的真相;虽然同情他们撒谎为迫不得已,并不等于认同他们的谎言。

(未完待续)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29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李文普的使命(2)


肖思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大得吓死人:《粉碎五大谣言知情人反复查证披露林彪真正死因》。又是“粉碎”,又是“真正”,一付君临天下、联即是真理的架势。不才一看这么大口气,以为肖某有什么重大发现。忙看内容,全是那些重复了无数遍的陈词滥调,一点新东西都没有。一瞥之下,一股腐臭之气扑面而来,把不才熏得当场昏死过去。若非一善良女子相救,施以人工呼吸,不才恐怕早与林总团聚了。

肖思科之流的御用文人,一贯靠鹦鹉学舌、摇尾乞怜为生,过去凭着对信息和渠道的垄断还能劫持一部分读者,淘一点残羹剩饭。在网络时代,这些人立刻显出了格调庸俗、智力低下的废物本质,不得不学一点街头小贩的伎俩,使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手段,把过去的文章东拼西凑、改头换面,加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今天一个“真相”,明天一个“秘闻”,上面一个“露点”,下面一个“曝光”……贩卖假货,苟延残喘,真是又可笑、又可气、又可怜。

粉碎五大谣言,凭什么呢?凭官方那套漏洞百出、自相矛盾的说辞?凭我党几十年一贯朝令夕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诚信记录?那篇烂文不才实在读不下去,所以五大谣言到底是什么也没搞清楚。看看李文普的《林彪事件与我》,倒是实实在在看见了三大谣言:

1) 林彪上车时是清醒的;

2) “伊尔库茨克有多远”?

3) 林立果打了他一枪;

不才在系列之四【林彪出卧室纪】中已经分析了第一大谣言“林彪上车时是清醒的”,存在诸多疑点。现在再从一些侧面作一些补充说明。

如果林彪是清醒的,8341部队阻拦汽车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出面喝止?只要林彪摇下窗户,对姜作寿等人呵斥一声“你们想干什么?”,姜作寿除了喏喏而退,还能干什么?加速逃跑算什么高招,你跑人家就不追了?林彪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元帅,从来就不是一个懦夫,一向以沉静、果断、足智多谋著称,难道那天晚上脑袋突然锈住了?

从这些人的证词看来,林彪从北戴河上车到飞机起飞,除了在车上问过一句没有得到答案的“伊尔库茨克有多远”,没有其它的话,没有其它的动作。所有的话都是叶群说的,所有的指挥都是叶群出面张罗的。林彪就像一只躲在老母鸡翅膀下面的小鸡,在叶群的庇护下慌慌张张地爬上飞机。林彪如果是这样一个怂蛋,他何必在庐山会议后跟老毛死顶一年多,刀架到脖子上都不认错?

林彪并不是没有被人追过。1946年5月四平之战失利后,东北联军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作战科长王继芳投敌,领着国民党二大主力新1军、新6军顶着林彪的屁股猛追。林彪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成功地把几十万人马撤退到了松花江以北。陈云高度评价此次撤退行动,称之为“军事妙手”,认为是奠定日后东北大好局面的二项重要举措之一。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黑土地之狐”,中国排名第三的元帅,在9月12日晚被人撵得像兔子一样跑,座车被近距离轰了一枪,居然毫无表示,只顾低头逃命,与平日判若二人。这是持“林彪清醒说”者万万难以解释的现象。

第二大谣言“伊尔库茨克有多远”?不才在系列之五【伊尔库茨克到底有多远?】中进行了分析,也是疑点多多,无法自圆其说。仔细分析,还有更多的问题。

一、 李文普为什么没有让杨振刚把车开回去?按照李文普的说法,他听见林彪问“伊尔库茨克有多远?”之后,“脑子里第一个反映就是叛逃”。

根据《林彪事件与我》,仅在9月12日同一天,林立衡找李文普谈话至少三次,要求李采取措施,都被李以没有证据为由推托:“有什么证据,没有证据,我怎好不让首长上飞机?”现在证据有了,老李该行动了吧?作为警卫干部,李文普不仅身负保卫党、维护祖国的重任,又有林立衡的私人委托,应该立刻命令司机杨振刚把车开回去,即使顾及二人自身的安全,也可以叫大杨拔下车钥匙,一起跳车。此时车还没有出大门,后面就是荷枪实弹的8341部队官兵,林、叶等人没有车钥匙,插翅难飞,唯有束手就擒。

李文普是怎么说的呢:“在这一瞬间,我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跟着跑,这不是当叛徒了吗?自己的老婆、孩子不成了叛徒的家属了吗?便决心下车。” 这段文字可笑之极。犹如当年克利欣行刺里根,总统保镖第一个看见了黑洞洞的枪口,“在这一瞬间,我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我要是死了,老婆、孩子岂不成了孤儿寡母”?于是我一猫腰趴到地上,顺手一把将里根推到前面,“砰、砰……”

李文普只要使个眼色叫大杨跳车,就会马上成为粉碎林彪叛党、叛国阴谋的大英雄,盖世功勋唾手可得。他怎么没想想与老婆孩子一起戴大红花骑高头大马游行,儿子加入少先队,作业本上老师给5面小红旗奖励的荣耀?

二、 就算李文普一时糊涂,光想起老婆孩子,跳车以后为什么没有及时向中央报告?

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以为林彪一伙准备逃往广州、香港。林彪突然泄露去向为伊尔库茨克,这是敌情的重大变化,有关部门还无从知晓。如果不及时报告中央,采取有效措施,林彪一伙可能侥幸逃脱,党和国家将面临严重的危机。作为保卫干部,李文普应该非常清楚这个情报的重要性和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这时李文普已经脱离了林彪的控制,安全没有问题,可以从从容容向北京报告。“我提着枪流着血走回到58楼2大队队部,庐医生马上找了一个急救包给我包扎,十几分钟后就送我去军区疗养院作检查治疗。”报告了没有?没有,连报告的念头都没有!

岂不是怪哉?李文普难道有未卜先知的功能,提前知道主席的老娘要嫁人,所以先把这个情报烂在肚子里?

第三大谣言,李文普被林立果打了他一枪;

这个谣言更是荒诞不经。李文普并没有参与林、叶等人的叛逃计划。作为中央派到林彪身边的保卫干部,李文普不仅随身配备枪支,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调动部队,他恰恰是林彪、叶群一伙叛逃路上最大的障碍、最直接的威胁。

林、叶等人如果有预谋地叛逃苏联,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摆脱甚至除掉李文普。林立果、刘沛丰驾驶车辆的技术都十分了得,没有杨振刚、李文普他们一样可以开车到机场,而且更加安全。拉上杨振刚、李文普二人,对叛逃毫无裨益,只会增加事端、自寻烦恼。所以,林、叶等人毫无心机地让李文普上了车,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这个事实本身就无可辩驳地说明他们没有什么叛逃苏联的计划。

如果是他们想把李文普甩掉,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上车之后,林立果、刘沛丰在一定在紧张地盘算,是一脚把李文普从飞机舷梯上踹下来,还是现在就悄悄地掏出手枪,隔着椅子背一枪把李文普结果算了?结果李文普一声“停车”,自己跳了出去,林立果、叶群等人松了一口气,高兴得拍巴掌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甩他一枪呢?

有人会说,林立果怕李文普去报告,所以想除掉他。如果一枪没打死呢,李文普不一样会报告?如果打死了,这伙人更跑不了啦。8341部队一个电话打到机场:“林立果开枪打死了警卫处长”,机场的人还能让他们上飞机?他们能跑得比电话还快?司机大杨是李文普的直接下属,他们朝李文普开枪,就不怕大杨有想法,把车开到沟里去?

什么叫“逃”? “逃”就是力量不足时暂时避免冲突的一种手段。在没有到达安全地带之前,逃亡者的基本原则都是化解敌意、缓和矛盾、避免冲突。开枪打死人无异是自断生路、自毁前程。林立果不是傻瓜,怎会出此下策?

再看李文普的描述: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

我转身朝58楼喊了一声:"来人哪!"与此同时,我听到了车门响声和枪栓声,林立果就向我开枪。

当时距离很近,只一米左右,我侧着身,手扬着,所以子弹从前胸擦向左臂。受伤后,我倒在路边,先后听到三辆车通过……

――――――――――――――――――――――――――――――――

李文普先听见了车门的响声,然后左臂上挨了一枪。问题来了,这个“车门的响声”是开门还是关门?如果是关门,说明原来门是开着的。林立果先关门后开枪,顺序好象有问题,这一枪可能打在门上。如果是开门,说明原来门是关着的,那李文普和叶群的对话是如何进行的?难道是江湖上传说中的“密术传音”?有人会说,车窗可能开着。如果车窗开着,林立果从车窗里面伸出手枪“砰”就行了,还动那个车门干什么?怎么会有“车门响声”?

林彪怕风、怕光,平时车窗玻璃肯定是关着的,红旗车玻璃里面还有窗帘。李文普下了车不赶紧跑路,站在车旁边等林立果把窗帘拉开、把玻璃摇下,然后朝里面一句深情表白:“$@^%@#$&……!”。这么蹩脚的剧情,就算他编得出来,咱们怎么能相信?

再看看吕学文对当时场景的描述:

――――――――――――――――――――――――――――――――

◎《我所亲历的林彪出逃》(吕学文)

……

汽车开出七八十米后,突然来了个急刹车,紧接着车上的李文普跳了下来,并向车后跑了几步,他好像还向后面喊了几句什么话,接着车上有人(林立果)就向他开了一枪,连着又打了好几枪,李文普应声倒下。我们警卫人员飞快地向汽车追去,但追到离汽车三五米远时,汽车风驰电掣般地逃出了北戴河。

――――――――――――――――――――――――――――――――

吕学文是现场目击者,跟谁都没有利害关系,没有撒谎的动机。所以他的描述客观、真实。从他的叙述看,李文普跳下车后,并没有跟车里面对话的动作,合情合理。李朝车后跑了几步,朝后面喊话。此时他的位置已经超过了后车门,甚至超过了车尾,林立果位于他后方,开枪只能击中他的后背,绝无可能“子弹从前胸擦向左臂”。

综上所述,李文普这一枪不可能是林立果打的。李文普在描述中也承认,他当时面朝后方,并没有直接面对林立果,这一枪是谁打的,他并没有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林立果,那会是谁呢?

(未完待续)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31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特殊使命浮出水面


打了李文普左胳膊一枪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李文普自伤一说由来已久,不是不才的发明创造。但对李文普的动机,到目前为止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一般认为,这一枪是为了嫁祸于林立果,与林彪一伙划清界限、表明自己的立场。这个说法存在巨大的漏洞:

1) 李文普跳车,已经表明了立场,这一枪并非完全必要。

2) 自伤很容易鉴别,几乎100%会被识破。如果被识破,不仅目的达不到,反而有欺骗组织的嫌疑,效果会适得其反。忍受巨大的痛苦,效果可能为负数,这种风险/回报不成比例的买卖,一般人都不会干。

3)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如果李文普预谋嫁祸林立果,与林彪一伙划清界限,他一定会想办法烘托气氛、加强效果,在第一时间对赶上前来的8341部队官兵大呼小叫:“辣块妈妈,林立果打了老子一枪,老子还了他三枪!这些叛徒、奸贼!同志们快追、快开枪,给老子报仇……”;事后还会添油加醋、逢人便讲,造成既成事实,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可事实是,李文普受伤后非常谨慎,医生问他怎么受的伤,他只说是自己“枪走火”,没有嫁祸于人的意思。

显然,李文普自伤的动机更有深意。

70年代在不才的家乡,江南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书籍少而稀罕,小说更是奢侈品,谁家要是有一、二部长篇小说,立刻沐猴而冠,成为大家巴结、抬举的对象。记得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魏巍的名篇巨著《东方》,气势宏大,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把当时的小不才和一群乡下穷苦少年看得心旷神怡、如醉如痴,大呼“过瘾”,现在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

志愿军营长陆希荣骗取了女战士杨雪的爱情,入朝以后却暴露了消极、无能的真实面目,自伤腿部,逃避作战,被遣返回国。英雄战士郭祥,勇敢上进,屡立战功,最后载誉归来,获得了美人芳心。不才当时幼稚,没有认清《东方》的反动本质,在变相宣扬金钱、美女、地位的资产阶级价值观,是毒害、腐蚀青少年的毒草,不过对陆希荣的自伤行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略略调查了一下,自伤是各个时期、各国军队的普遍现象,包括二战时期的日本皇军也未能幸免。中国现行刑法中就有一条自伤罪:战时自伤罪,是指军人在战时为逃避军事义务,自己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的行为。根据刑法第434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军人如果拒绝履行使命,但找不到其它的借口,只能采取自伤这种下策。看起来,李文普就属于这种情况。一定有某种特殊使命,老李不愿意去执行,但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打自己胳膊一枪。

有人说,哪有这么复杂,他就是不想当叛徒吧。如果这么简单,老李跳车就行了,何必打自己一枪?这一枪造成粉碎性骨折,一条胳膊终身残废,代价之巨大,岂是随便玩玩?

李文普到底有没有特殊使命?有人说没有,不才说有,各位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吧。 不才说有,也是言之有据,不是空穴来风。各位请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9月12日,李文普拒绝了林立衡的多次要求,理由是没有证据,他不能无中生有、自作主张,这本来未可厚非;但为了防止事情真的发生,他应当提高警惕,加强戒备,比平时更严格地执行保卫制度。当天,刘吉纯给李文普提了个建议,可以说非常及时、正确、合理和必要:

――――――――――――――――――――――――――――――――

◎《北戴河林彪驻地警卫人员刘吉纯口述——林彪出逃前夜》(丁丑)

……

【9月12日,不才注】我和李文普一同看过林立果的房间之后,回到96楼院子里。我见李文普不说话,便说,我觉得老虎回来有点不对劲,是不是要出事呀?李文普说,等上飞机后再说。我说,上了飞机可就晚了,工作人员中就咱俩有枪,是不是从部队挑选几个人上去?他没表态。

――――――――――――――――――――――――――――――――

刘吉纯建议派武装警卫上飞机,这是李文普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他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并实施,叶群等人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绝。这个办法上对中央、下对林彪、中对自己都十分交代得过,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李文普应该毫不犹豫地采纳。可是他居然没表态,同志们,没表态啊,有意思得狠呢!!

刘吉纯问他:是不是要出事呀?李文普说,等上飞机后再说。这一句话,已经表现出李文普答非所问、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暧昧态度;后面刘吉纯提出的建议可谓合情合理,李本应该立即采纳,既便不采纳,也应该向刘说明一下他的考虑。可是李文普没表态,没说行,也没说不行,显然是有难言之隐。那时候还没有发明 “×××”洗液,李文普个中煎熬,肯定是难以言表!

在其后的行动中,李文普实际上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态度,彻底放弃了警卫,有意抛下了先行车、后卫车和所有警卫人员,单车前往机场。有人会说,这应该是应叶群的要求。那么,我再引用一段刘吉纯的文字,让大家看看拒绝叶群是一件多么轻松愉快的事情:

――――――――――――――――――――――――――――――――

◎《北戴河林彪驻地警卫人员刘吉纯口述——林彪出逃前夜》(丁丑)

……

过了一会儿,叶群给秘书办公室打来电话,是李秘书接的,她派我去大连看房子。我问,怎么去?叶群说,坐火车去。我说,夜里没有开往大连的火车。叶群改口说,机场不是有架小飞机吗?我想了一下,说我不想去。她说不去就算了。

――――――――――――――――――――――――――――――――

刘吉纯是警卫科长,平时只是个替李文普跑腿的角色,一句“我不想去”就直接拒绝了叶群的无理要求,不需要任何理由。叶群毫无办法,“不去就算了”。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面临生存危机,谁也无法预料将来会是什么结果,自保的诀窍就是尽量不要出错,叫任何人都抓不到把柄,以免过早地被淘汰出局。能挺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这是中国几千年生存哲学的精髓。李文普身处中国核心要地几十年,这个道理恐怕比谁都明白。这种时候,他份内的事情,怎么会轻易听从叶群的安排?出了安全事故是叶群负责还是他负责?

在一年前的庐山会议上,四大金刚正是因为听从叶群的指挥开了几句黄腔,惹得老毛雷霆震怒、萌生杀机,埋下了林彪倒台的祸根。当时林立果打电话给留守毛家湾的秘书张云生,大骂主任瞎指挥。此事在林办上至秘书,下至厨房,无人不知。林彪只要心情不爽,就命令叶群自动消失,不许在他眼前出现。叶群搞得自己在林办一点形象都没有,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人人敬而远之的长舌妇模样。李文普哪怕求签打卦、掷骰子扔钢蹦也不会听她的。

从张宏在9月12日晚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央对叶群等人当晚的行动是有所预料的,中央的策略是“放”。根据这个精神,李文普的反常行为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鉴于李文普的特殊地位,不才斗胆猜想,中央交给李文普的任务大概有三条:

1) 护送林彪一家上飞机; 2) 严密监视林彪一家的行动,了解往来人员和情况,设法将情报传递给中央; 3) 在必要的情况下对林彪一家、特别是林彪,采取断然措施!!

这就是李文普的在9.13中的特殊使命。说特殊,其实也不尽然,大家不觉得完全符合李文普的身份和地位么?

针对第一条,中央应该还有具体要求,不然李文普在与刘吉纯谈话时不会吞吞吐吐、似有难言之隐:

1) 在前往机场的过程中撤消警卫; 2) 尽量减少上飞机的人员。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当然不会让李文普知道。不过我们现在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来:

撤消警卫是为了造成林彪一伙偷偷逃走的假相,为将来编故事奠定基础;此外,如果严格执行警卫程序,在检查飞机时可能会发现飞机上的一些安全隐患,坏了中央的大计;

减少飞机上的闲杂人员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人数太多,难保有些个不开窍、容易受人蒙蔽的群众,到时候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保卫林副主席,事情可能会复杂化、出现难以预料的结局。另外,人数太多,难免其中有一、二个八字多水、与火相克,不容易被烧死的,留下片言只语,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就可能大白于天下,吾党从此无法以真面目示人。

我们村宣读完中央文件的第二天,大队书记派几位社员去刮掉语录碑上林彪的名字。我们几个小孩子跟在后面看热闹。语录碑是本村丐帮长老王瞎子的寓所。王瞎子平时疯疯癫癫,喜欢装神弄鬼,骗一点酒饭。瞎子一边听人干活,一边说:“林彪的名字中有二根木头一把草,我早知道他会被火烧”,有一个社员接口道:“瞎子,你这么大本事,怎么不替他破了,省得四处要饭?”王瞎子得意地笑了笑,说:“要破也不难,只要拉二个名字中水大的娃子上飞机就行了,像什么‘ 江泽’、‘湖涛’……”,王瞎子絮絮叨叨还没说完,一大块土坷垃从语录碑上掉下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王瞎子的嘴上。王瞎子大惊,“啪”地给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在场的人“哄”地大笑起来……

256号起火坠毁,是它不可避免的命运。但机上人员的命运却很难人为控制。著名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放入飞机油箱的定时炸弹在高空引爆,机上11人遇难,但有3人侥幸存活,在海上漂流八个多小时后被人救起,使国民党特务的暗杀阴谋得以被揭露。这是总理的亲身经历、活生生的教训。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飞机上的人数,越少越好,这条原则要坚决贯彻执行!

为什么李文普甩掉警卫,潘景寅分散机组?二人的做法同出一辙,什么原因,现在不是很清楚了吗?多一个人,就多一个留下活口的机会,多一分泄露秘密的可能。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小小问题,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啊!万一256号上有一位大仙,憋住最后一口气,老子就是不死,等蒙古人赶到,指一指飞机,说一声“Bomb!”,全世界的新闻、报纸,9月13日的头版头条肯定都是同一条消息。

当然,万一出了纰漏,也不是没有后手。这事主席的屁股显得干干净净、油光鉴人,一个大屎盆子端端正正都悬在总理头上。整个9.13,抛头露面、忙前忙后的都是老周一个人,看不见一丝老毛的影子。这就是老毛的高明之处。万一走了光、露了怯,把责任往老周身上一推,利用全国人民的愤怒,顺手把总理一刀拿下。此时林彪已死,总理顶缸,一箭双雕,坐收渔利。无论谁输谁赢,庄家都不会赔的。老毛才是真正高手中的高手、权谋术的大师啊!!林彪同志总结,“19世纪的天才是马克思、恩格斯,20世纪的天才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毛主席是“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不要不服气,不行就不行”,总结的是何等的好啊!!

飞机上有没有活口,临死之前有没有向外界透露什么讯息,这是总理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孙一先的回忆,他奉命从蒙古返回北京,向总理报告256号失事现场的勘察结果。总理在听孙一先汇报飞机本身的情况时,打起盹儿,小睡了一会。讲到死难者尸体时,才又精神抖擞起来。总理从孙一先的照片可以看出,机上9人全部是当场死亡,照片中的几张面孔他非常熟悉,确认无误。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总理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

◎《在大漠那边》(孙一先)

……

当我讲到死难者尸体时,已接近22日凌晨2点钟,总理精神异常贯注,已看不到一点疲劳的影子。我按编号一具具尸体详细讲,他一张张照片仔细看,有时还戴上花镜反复看,其中有几张照片他看了之后,眉毛一挑,头微微一偏,像是一种比较欣赏和满意的动作。

――――――――――――――――――――――――――――――――

总理那种神情举止,我老婆再熟悉不过,我每天都会表露几回,只不过欣赏的东西不一样。我老婆一看就知道我在干什么,跑过来就揪我的耳朵:“老公,你又上黄色网站!!” 总理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是无数女性崇拜的偶像。可惜早生了数十年,没有机会像不才这样身心愉快、自由自在地欣赏裸体照片、色情电影。深更半夜,只能正襟危坐,欣赏一堆尸体照片,这样的总理,其实可怜可叹,不当也罢!!

据纪登奎回忆,9.13后总理曾在人民大会堂,对着墙壁大哭了一场。依上下文判断,应该就是在22日凌晨孙一先等人离开以后后。总理哭得撕心裂肺,哭声如决堤江水,完全无法控制,把纪登奎惊得目瞪口呆。对总理之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依不才看来,9.13对总理同样是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稍有不慎,总理便是万劫不复,一世英名付诸东流。孙一先带回来的情报,终于让总理确认一场危机已经过去,鬼门关上走一遭,双脚又踏回了安全之地。即庆幸自己暂时渡过了一场生死劫难,又悔恨自己做了杀人的凶手……总理心中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不大哭一场何以能够排解?

本来,李文普也应该随林副主席上飞机的。中央虽然另有一套措施,但最后起不起作用,谁也不敢打包票。李文普是中央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楔在林彪身边的最后一棵钉子,关键时刻要对林彪实施最后制裁。可惜,中央低估了李文普对林彪的感情和反抗的决心,这棵钉子还没有派上用场就提前失去了作用,一个现代版的王佐,宁愿自断一臂也不愿意去干那出卖良心的勾当。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32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王佐断臂


李文普是林彪的贴身警卫。这种角色,地位极其尴尬,时刻不离首长左右,公事、家事几乎他都经手。即不能把公事当家事敷衍了事,也不能把家事当公事隆重办理。如何把握这个度,并没有一个标准,各人全凭自己的灵性,拿捏不好,就会二头得罪人,一般的人都干不好。

这种职位,级别不高,薪水微薄。李文普最后也就是个处长,工资想必也高不到哪去;碰上个识相的首长,还能找下面打打秋风,收受一点好处。必要的时候让首长写写条子,解决一下子女上学、参军的问题。给林彪当差,这种事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据不才所读过的传记,国家领导至少有二位终身不认识人民币、不会用钞票的。一个是主席,另一个是林彪。主席不认识钞票的原因众所周知,他老人家不识数。早年在长沙师范,数学考试从来都是零蛋。大跃进的时候,粮食亩产万斤、十万斤他老人家也信以为真,因为十万到底是多少,他没有概念。林彪不识钞票,是因为他不会做买卖。林彪十八岁入黄埔军校,戎马一生。跟人打交道,不是他服从别人,就是别人服从他,从来没有做买卖的机会,更没有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经验。

主席不识数,并不妨碍他老人家把买卖做得出神入化。不才用八个字概括老毛的做事风格:晓之以狠,动之以利。他把军权当命根子,一生把持不放。如果谁对他不利,他有最后的手段,不怕收拾不了你。反对老毛的人没有好下场,这个结论后来成为党内一个信条。人人对他敬若神明、畏如蛇蝎,因为实在得罪不起。

当然,给主席干活绝不会白干。老人家的高明之处就是从来不吝啬,开出的价码往往高得出奇,没人有勇气拒绝。在延安整风中,少奇同志扫荡王明、张国涛的势力,发明了“毛泽东思想”,喊出了“毛主席万岁”,立刻从一名普通中共干部耀升为党的第二把手。为了打击当时抗美有功、如日中天的民族英雄彭德怀,主席不惜对林彪许以重金,把林的名字写进党章,并格外恩赏256号三叉戟一架以示奖励。其他如汪东兴、叶子龙之流,只要把中南海文工团的美女们的思想工作做好,把老毛的私生活安排好,就可以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在老毛的眼皮底下搞腐败。老毛自得其乐,不以为忤。所以,老毛麾下素有勇夫,一声号令,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生怕落了后、抢不到头筹,甚至不惜自相践踏、相互出卖,利益使然也。

相比之下,林彪就是一个利益场上的白痴,清高得不食人间烟火。他不仅自己不会跟人做买卖,对手下人搞特殊、谋利益的行为也深恶痛绝。如此仙风道骨,怎么会有人买他的帐?怎么会有人替他卖命呢?在延安的时候,叶群刚生了豆豆,叫林彪搞一点奶粉,林彪就搞不到。在东北的时候,秘书季中权自忖没有前途,加上受了叶群一点气,一甩手就不干了。林彪难受了好一阵,却没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心里还纳闷,为什么这么高尚的革命工作,他竟然不愿意干了呢?

林彪的行事风格,并不是人人都欣赏的。若不是老毛眼光独到、商业意识超前,事先买一点潜力股,搞一点风险投资,林彪也不一定有后来的辉煌,说不定早就死在乱军之中,或在某次“肃反”中祭了党旗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林彪能贵为元帅,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有老毛的知遇之恩,最后命丧其手,命也运也?这是题外话。

李文普1954年初见林彪,给林彪当贴身警卫十几年。林彪虽然生活不挑剔,对身边的人却挑剔得狠。他统帅过百万大军,一生阅人无数,完全令他满意的秘书、警卫却屈指可数,像李文普这样一干十几年的好像是唯一的一个。想必李文普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私德都无可挑剔。据李文普自述,9月11日,叶群突然主动提供帮助,解决李文普和刘吉纯女儿当兵的事。可以想象,李文普在林办当差十几年,从来没有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自己或自己的家人谋过什么特殊的福利。

李文普这种工作干坏了有责任,干好了没功劳;如果没有额外的好处,就全凭个人的秉性。李文普在林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十几年,若非本性如此,装是装不出来的。李文普与林彪相处的时间,加起来恐怕比叶群、林立果和林立衡三个人都多,对林彪的感情只怕比三人也差不到哪里去。要让这样一个人背叛林彪,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李文普以及众多林办工作人员而言,林彪不仅是他们服务的对象,也是他们生活的来源、荣誉的象征、社会地位的保证。林彪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林彪、叶群、林立果三个人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是家庭内部事务,他们自然不会过分地热心。但如果事关林彪的安全,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该站在何种立场,是个不难回答问题。

李文普在《林彪事件与我》中说:“9月12日,是我一生中最紧张、思想斗争最激烈的一天。”此话应该不假,他紧张什么?林彪的安全面临威胁,这种实实在在的威胁在李文普的职业生涯中还是第一次遇到,他可能被迫采取行动,导致某种无法预知的后果。面对这种局面,任何人都会紧张,这很正常。

关于自己思想斗争,李文普在文章里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为何有思想斗争,是什么思想跟什么思想斗争,他没说;不过这里面却是大有文章。

按理说老李的职责就是保卫林彪的安全,其它的一切都不重要。在这个前提下,他应尽其所能,增派人手、加强警戒,二十四小时不离林彪左右,必要的时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取林彪的安全,这对老李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战士在临上战场之前,应该只有抛却生死、壮怀激烈的豪情,激烈的思想斗争从何说起呢?

显然另有一股力量掣肘他的行动,阻止他履行固有的使命,令他左右为难、难以抉择。这个力量是什么?是对家人的牵挂?不像!是对林立果、叶群的投鼠忌器?也不是,如果按照刘吉纯的建议,拉上七、八个带大家伙的小战士不离林彪左右,林立果、叶群就不敢轻举妄动,当然也用不着对他们采取措施了。

只有二种可能,一种是林彪有想法。如果林彪自己想跑,确实会令李文普左右为难,产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拦还是不拦?李文普后来的实际行动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因为,李文普后来没有拦,放了。如果这是他的本意,林立衡晚上准备向中央报告时,他就会全力阻止;因为一旦林立衡报告上去,到时候自己不想拦也得拦,还添了个隐瞒不报的罪名,对他自己岂不是大为不利?根据林立衡所述,李文普对林立衡的告密行为相当鼓励。显然,这种解释会导致自相矛盾:李文普不想放,可最后他放了;他想放,却让豆豆去报告,无论如何是解释不通的。

――――――――――――――――――――――――――――――――

◎《林立衡913后写给中央的材料》

……

李文普马上表示赞同,说:‘那好,你去吧,我在上面守著,你见到张宏就说是我同意你去找他的,是我派刘吉纯陪你一块儿去的,你叫张宏马上和我联系。’

――――――――――――――――――――――――――――――――

最后一种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那个特殊使命!有人还会坚持说,没有什么特殊使命,那请问,李文普那一枪是打给谁看的?如果还有人继续狡辩,说那一枪是林立果打的,呵呵,根据李文普的说法,那一枪距离他只有1米,几乎是顶在身上打的。这么近的距离,没有打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却打到了胳膊上,若非电影《虎口脱险》里斜眼下士那种天生异人,一般人恐怕难以做到。

这个特殊使命是什么时候传达给李文普的?推测应该是在12日下午,毛泽东一行人回到了中南海以后。李文普傍晚时分从林办消失了一段时间,他在《林彪事件与我》中说是去空军疗养院了。不才猜测有人给他传了个口信,让他与刚刚归来的中央警卫团领导张耀祠单独联系了一下,汇报了一下近期的工作。

电话里,张耀祠对李文普近期的表现很不满意,声色俱厉地训斥:“你已经到了悬崖的边沿了!是跳下去?还是推下去?还是拉回来的问题。能不能拉回来全看你自己了!”本着我党一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张耀祠代表党中央、中央警卫团给了李文普一个机会,只要李勇于表现、戴罪立功,依然是党的好同志。

李文普瘟头瘟脑回到林办,和刘吉纯一起给林立果准备房间。刘吉纯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可惜不符合中央精神。李文普当时心情很不好,又出于保密,什么话也没说,也说不出什么话。

对于中央的决定,李文普完全不能理解,可是以他的身份,即没有申辩的机会,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林立衡准备向中央报告的时候,李文普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希望中央不同的领导听到报告,会改变策略、收回成命。所以李文普非常赞同,并吩咐陪同的刘吉纯:“你叫张宏马上和我联系”。可惜他得到的是再一次的肯定和敦促。最后,叶群吩咐备车,马上要走了,李文普还不死心,幻想张宏会在最后一刻传达中央的命令,改变原先的决定。林立衡写到:“李文普神情紧张地点著头,当著刘吉纯的面急促地说:‘你快去,叫张宏快和我联系!快,快去!”,可是一切已经不可能更改了。

李文普是内保系统的资深人士,了解的秘密是常人一辈子都无法接触的,因此对当局黑暗本质的认识,比一般人更为深刻。也许这种城门大开的诡计让他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也许对林彪十多年的感情让他不忍在最后时刻对首长下手,也许二个原因兼而有之,李文普经过紧张的思考,毅然做出了最后决定,“去他×的‘中央’,老子不干了!”这个决定应该是在汽车从96楼驶向56楼的短短几分钟内做出来的。李文普开始寻找机会脱离这种危险境地。

车到56楼,肖启明打响了9.13事件的第一枪,这一枪并没有对红旗防弹轿车造成任何损害,却给李文普送上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李文普对大杨说,“停车,我去问问怎么回事!”下了车,李文普朝后跑了二步,喊道“不要开枪,首长在车上!”,一边就地卧倒,掏出手枪,“砰”……

根据目击者吕学文的描述,李文普下车后,枪响、倒地,时间间隔很短。显然李文普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体现了一个优秀保卫干部应有的素质。李文普倒地后,红旗轿车并没有立即开走,而是又等了一会儿。“……李文普应声倒下。我们警卫人员飞快地向汽车追去,但追到离汽车三五米远时,汽车风驰电掣般地逃出了北戴河。”这个事实,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不是林立果开的枪。如果是林立果开的枪,他们行凶后会尽快逃走,不会等到8341部队的人追到伸手可及的距离才匆匆离开。他们在等什么?不才判断,他们以为李文普会搞定8341部队,然后回到车上跟他们一起继续去机场。

大杨、林立果、叶群等人正等着,看见李文普突然倒地不起,同时听见“砰、砰”的枪声,眼看8341部队的官兵快追到车前,叶群忙喊“走,快走!!” 大杨本来还有点稀里糊涂,分不清敌我,一看自己的领导被一阵乱枪打倒在地,当下确信8341部队发生了叛乱,必须尽快把首长一家送到安全地带。大杨眼里噙着悲痛的泪花,加大油门往机场奔去,并把一直昏睡不醒的林彪扛到飞机上。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文章标题 : Re: 区区不才: “913事件”研究专辑
帖子发表于 : 周六 3月 07, 2009 8:34 am 
离线

注册: 周日 3月 01, 2009 8:24 am
帖子: 333
寂寞英雄


不才移民到加拿大,去过几个城市: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晚上没事在街上闲逛,总能看见在黑暗的街道中有一些小店灯火通明、人影晃动,显得十分忙碌。走近一看原来是刺纹身的Tattoo店。各大城市Tattoo好像都很流行,在街上随时能看见一些身材曼妙、著低腰裤的少女,雪白的臀部或腹部露出半截Tattoo,十分性感。有的猛男猛女甚至在乳房或私处等隐秘部位也刺上纹身,不过不才无福亲见,只在网上看见过图片。其中一个美女私处绣的是一朵彩色的梅花,娇艳异常,端的好看!这玩意儿在中国好像还不太时兴,不过以前有一个歌手,名字正合此意。此歌手的成名曲是“党啊,亲爱的妈妈”: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就像妈妈一样把我培养大,教育我爱祖国,鼓励我学文化,幸福的明天在向我招手,四化美景你描画……

我们这些同龄人都是党妈妈培养大的。从童年开始,就有无穷无尽的英雄人物需要我们学习:刘胡兰、黄继光、雷锋、金讯华、焦裕禄、朱伯儒、张华、赖宁……。学习他们为人民的利益放弃个人利益,乃至牺牲生命的高尚行为。不过随着智力的成熟,这种学习让我陷入极大的了困惑。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如果每个个体都牺牲利益,集体的利益当然也牺牲了,更大的利益从何谈起?这个命题最后导致自相矛盾。如果要接受这种理论,要么智力低到可以忽略任何逻辑错误,要么高到可以用某种超自然的逻辑进行思维。不幸不才二种都不是,所以在上大学的时候,党妈妈二十多年的思想教育成果便被朴素的人文思想轻易击溃。认清那高尚的外衣下其实隐藏着刻骨的恶毒和极度的自私,令不才厌恶之极,以至于听见那私处绣有梅花的歌手的声音,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移民到加拿大以后,不才切身地体会到东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在这里,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物质财产是第二位的,更没有什么虚无飘渺的“主义”或“理想”需要人用生命去献祭。在加拿大,为了捞几根糟木头跳进水里被淹死,是完全不可理喻的愚蠢行为;雇佣未成年人从事生产劳动是违法的,教唆没有自救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儿童或未成年人参与救火、当间谍(送鸡毛信)或从事战争(当儿童团、小八路)等有生命危险的活动,是被全社会唾弃的邪恶罪行。相反,任何求生的欲望都能被人理解,成功地挽救生命,包括动物、人或自己的生命是被大众赞许的英雄壮举。

2003年,美国青年阿伦.罗尔斯顿(ARON RALSTON)在犹他州一处公园登山时手臂被突然滑动的巨石压住,5天脱身不得,最后用小刀割断右臂走出公园获救,电视、电台、报纸争相报道,成为轰动一时的美国英雄。今年中国有一句名言:“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这句话其实有丰富的内涵。李文普同志就很不幸生在了中国,同样是断臂求生,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的英雄,反倒背上了一世的骂名。

网友Wuren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李就是一个卖主求荣之辈,……他的供词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与其文化水平有关,与谎言欲盖弥彰有关。李实际上可能就是秘密警察专门监视林的,从他配合专案组至今还很活跃来看,不是善类”。

李文普自己说: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因为我没有像林立衡那样及时向中央报告林彪、叶群要从北戴河逃跑的情况,被认为是参与了阴谋活动犯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干部。

……

由于我在监护审查期间,如实说了我从林彪车上跳下来的原因是听到林彪讲"去伊尔库茨克有多远",不愿跟他逃去苏联才决心下车。这个事实说明林彪是自己要走,不是被叶群、林立果劫持。我就被林立衡一伙看成是为林彪开脱翻案的最大障碍,对我恨之入骨,各种各样的造谣诽谤接踵而来。如说我受伤的"那一枪是自己打的",我是中央警卫局派在林彪身边"窝点"的特务。主要企图是逼我改口,不成就把我搞臭。

――――――――――――――――――――――――――――――――

可见李文普处境之艰难。当局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人,而林立衡以及广大同情林彪的干部群众也把他当成卖主求荣、害死林彪的罪魁祸首,可谓两面不是人。不过依不才看来,问题远不如张宁和林立衡描述的那么严重。

根据不才的分析,李文普和潘景寅二人是9.13行动的具体执行人,是了解秘密的关键人物,也是被灭口的对象。当局最初的计划,林彪一家包括林立衡和李文普都应上飞机,共赴瑶池仙会。如果计划成功,就没有任何知情人留下,更不会有鸣冤叫屈的情况发生。张宏和8341部队本来不应被牵涉进来。可实际执行的时候,林立衡在李文普的怂恿下不顾一切的大闹,使整个计划出现了一些偏差,让9.13事件多了无数个见证,对事后林、张二人的生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局没有料到林立衡会直接到8341部队告发林立果和叶群,所以有点应对失措。张宏前恭后倨的态度变化以及那句“中央让你也上飞机”的命令,几乎成为 9.13事件中唯一的破绽。

9.13事件后,林立衡的生存比李文普容易得多。首先她并没有掌握什么核心机密,其次她的身份使她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当局不得不考虑一点公众影响。更重要的是林立衡在8341部队众多官兵面前大义灭亲,以实际行动表现了对毛主席、党中央的信任和忠诚,当局实在没有借口加害于她。李文普可不一样。李文普跳下汽车,违抗了中央的密令,当局拿他灭口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放弃职守、放跑林彪;除掉他,林立衡及其他林彪余孽也会拍手称快,不会有任何人会心生怜惜。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没有坚强的意志、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胆略是不可能成功的。

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李文普的过人之处。比如在出逃前最紧张的几个小时里,李文普一方面鼓励林立衡直接向8341部队报告,争取最后的努力;同时他总是当着林立衡、杨森等人的面,叫刘吉纯传口信:“你叫张宏给我联系”,其实他直接给张宏打电话也是可以的,他却故意叫人传口信,原因就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多拉几个证人,日后好说话。同时,多几个证人也可以分散当局的目标,使当局杀人灭口的时候多一点顾忌。李文普为什么要跳车,前面分析过,原因可能有二个。其一,李文普不愿意执行处决林彪的任务;其二,李文普觉察到了前路的危险。这二个原因哪个占主导,很难讲。李文普断臂自伤的作用也有二个。其一,向中央表明了自己不愿意执行密令的决心。其二,给自己营造一个避免开口说话的环境。

李文普深知他掌握的秘密足以使当局欲除之而后快,所以他必须向当局证明留他比杀他更有价值;首要的一点,他必须让当局完全相信他会守口如瓶。中枪后往医院一躺,尽可能地不说话、不与人接触,就表明了态度,保护了自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

――――――――――――――――――――――――――――――――

◎《林彪事件与我》(李文普)

……受伤后,我倒在路边,先后听到三辆车通过……后来,是8341部队二大队的卢医生给我包扎的。他们要送我去空军疗养院。我想女儿刚去那里,不好说话。我说去军区疗养院。到那里检查,子弹穿透手臂,造成粉碎性骨折。

――――――――――――――――――――――――――――――――

军医要把李文普送到空军疗养院,李文普不去,理由是“女儿刚去那里,不好说话”,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一般情况下,生病或受伤的人都希望有亲人在身边,一方面让亲人安心,另一方面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照顾。李文普选择回避,有点不合常理,真正担心的是怕别人疑心他走露口风,给女儿带来杀身之祸。可见其心思之缜密,不亏是优秀的保卫干部!

光守口如瓶是不够的,他还必须让自己有利用价值,提供别人无法提供的证据和证词,才能让当局按捺杀机,留他一命。不过此法只能保一时,不能保一世。李文普能活到现在,他一定有更巧妙的办法,让当局对他有所忌惮,不敢轻易下手。这又是一部惊险刺激、充满悬念的故事,不过只有他本人才能讲述出来。

9.13事件后,林立衡终身不育,致力于为林彪翻案,并把矛头直指李文普,实则大谬。常言: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9.13一案迟早会真相大白,不在乎朝夕之争。怕只怕,等到林彪昭雪之日,连个烧纸钱祭告在天之灵的后人都没有。林立衡竟然决定不育,真是亲者痛、仇者快也!

老毛晚年最恨自己无后,在59年庐山会议曾当众痛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就无后”。林立果得意时在众星捧月之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俨然有传承之相。姓毛的打下江山,姓林的坐享,老毛岂能不妒火中烧?叶群、林立果不事韬晦,太过招摇,难道不是引来灭门惨祸的原因之一?林彪如果绝后,老毛夜深人静时还不在水晶棺里鼓掌大笑:我还留下个毛新宇,林彪却真正绝后了!哈哈,哈哈……

林立衡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李文普头上是毫无道理的。林彪倒台对李文普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他根本没有加害林彪的动机,相反,暗地里肯定也做了不少挽救的工作,只是不为人所知。有的林Fans认为李文普应该对林彪出手相救,按林立衡的要求及时逮捕叶群、林立果,阻止他们出逃。这是不切实际的,就算他真的那么做,帮林彪躲过了9.13,也逃不过随之而来的9.23、10.13……老毛若想除掉林彪,别说一个李文普,一万个李文普也救不了,只会多搭上一些性命。

林立衡、张宁等人还有一件不依不饶的事,就是李文普交代的一句“伊尔库茨克有多远?”。根据张宁等人的说法,专案组用三项条件:保留党籍、军籍和不株连家人,“换取李处长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林彪是自己走的,他说到伊尔库茨克’ ……鉴于李处长的特殊身份,他讲的证据,便成了林彪叛逃的权威性铁证。”……

这个说法流传很广,对李文普几乎起了定性的作用。不过这种说法实际上有混淆是非、迁怒于人之嫌。中央对林彪事件的定性是由《中发[1971]57号文件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确定,并首先在党内高级干部中间开会传达的。文件发出时间是1971年9月18日,是孙一先等人勘察完现场,从乌兰巴托向国内发回电报确认林彪死亡的第二天;也是9.13事件发生后的第六天。李文普交代那句话是什么时候?根据林立衡、张宁等人,是事发半年之后。可见,中央定性在先,李文普交代在后,时隔半年之久,因果关系不能随意颠倒,指控一个人不能不顾基本事实。

李文普的交代只是给林彪案件的定性加了一个注脚而已,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权威性铁证”一说我看有点勉强。李文普能够跟中央讨价还价并取得巨大成果,倒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那个“伊尔库茨克”情报恐怕值不了几个钱,真正值钱的是他心中那个更大的秘密。中央买的是“不说”而不是“说”。

从林豆豆在9.13中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思维方式极其简单直接,关键时刻敌友不分,完全没有乃父缜密深思的风范,可能是脑袋被叶群打坏了。只有等她真正明白了这场冲突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才会理解加害她的父亲的人到底是谁,动机是什么,谁有可能为她亲爱的父亲平反、什么时候平反。这些问题,我不知道她现在想清楚了没有,希望她有机会看看我的文章,为她整理自己的思路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

李文普和林立衡其实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林立衡不去挖真正的凶手,却对李文普大加挞伐、咬住不放,实属不智。李文普在《林彪事件与我》中对张宁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对林立衡的攻击却基本没有回击,也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可谓相当尊重。二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明显感觉出来,也许他内心对豆豆毕竟有一些愧疚之情。应该说李文普本质忠诚善良,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否则林彪不会对他信任有加、融洽相处近二十年。这种人犯错误,必有迫不得已的苦衷。9.13 事件后,林立衡自杀过一次。生存之艰难,她应有切身体会。而对李文普而言,死亡的阴影不离左右,生存的压力更不知大多少倍。他忍辱偷生几十年,如果时机成熟,恐怕还会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李文普如果不跳车,温都尔汗徒添一具死尸,中国徒添一对孤儿寡母,9.13事件从此被掩盖得天衣无缝,林彪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李文普以自己的大智大勇,不仅成功地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保留9.13事件唯一活的见证,更难能可贵的是居然还敢跟中央做交易、保护自己的家人。如果天下的父亲都像他,从此天下的母亲不必担忧,天下的子女不再受苦。根据不才朴素的人文思想,这样的人就是英雄,大英雄!!

在此,不才向李文普致敬!!!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6 篇帖子 ]  前往页数 1, 2  下一页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4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