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四 5月 02, 2024 9:46 p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仲 岩: 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宜细不宜粗——评舒云《林彪画传》
帖子发表于 : 周二 3月 03, 2009 10:54 pm 
离线
Site Admin

注册: 周六 2月 28, 2009 5:46 pm
帖子: 2858
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宜细不宜粗
——评舒云《林彪画传》

仲 岩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宜粗不宜细。……对历史问题,还是要粗一点、概括一
点,不要搞得太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92页,294页)这句话只
有一半的道理。对待一般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是适用“宜粗不宜细”的,因为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无比庞杂的过程,事事都要细写,将陷入烦琐哲学,写不胜
写。但是,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对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要影响的历
史事件,作为历史学家,就“宜细不宜粗”了,就应当仔细地记录并分析研究该事
件发生的原因、具体过程、最终结 局以及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作用,
从中得出必要的历史结论和历史教训,给后代的人们以启发和借鉴。否则历史学就
失去了它作为一门人类认识自身既往 行为的科学的意义。所以,“宜粗”还是“
宜细”,要因事因人而异,不宜作泛泛之论。

林彪以及林彪事件,对于中共的历史和中国当代史来说,无疑是一个应当细写
的人物和事件。舒云女士的《林彪画传》,内容丰赡、图文并茂,在细写林彪和林
彪事件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对林彪的成长历程、百战生涯、军政才华、
卓越建树等等,记述得细致入微,远胜他书,而且文笔生动,使林彪的形象跃然纸
上,使读者对林彪在中国近当代纷扰复杂的军事政治舞台上脱颖而出的 历史必然
性,有更清晰的了解。对林彪的战略战术、军事思想和主要战例,作者也从军事学
的角度一一细述并做了精当的评价,对于林彪与毛泽东之间由亲密到破裂 的关系
,以及林彪晚年的起伏和悲惨结局,该书更是博采资料,细加述评,并在若干重要
问题上有所突破。

作者突破前人之点,显著体现在罗瑞卿问题上。官方的一贯说法是,罗瑞卿是
遭林彪陷害而倒台的。舒云则通过对此事知情者的多方调查,基本搞清了事情的前
因后果。罗瑞卿的倒台实为多种因素所造成,首先是 毛泽东的怀疑和不满,其次
是叶剑英、聂荣臻等老帅对罗的强烈意见,再次是林罗之间工作上的矛盾和误会。
其中,罗瑞卿本人的孤傲和张扬,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利的因素。林对罗确曾有过意
见,但有意见与要打倒是两回事。查核此事的发展脉络,林对罗的倒台事先未能预
料。所谓叶群揭发的刘亚楼临终转述的那四条,即使真 的存在,也不过属于一般
性问题,不足以导致罗瑞卿倒台。再如贺龙一案,也是毛泽东的怀疑在先,毛对苏
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曾劝贺龙谋反一事,心中不安,多次提到贺龙随身带枪,
其次才是林彪、周恩来附和毛(周也有过批贺龙的讲话,此事作者未引)。林彪与
陶铸的倒台更是毫无关联,对刘少奇的倒台,也是在形成既成事实后才被动表态。
画传以精练的笔触写出了这些事情的原委,给读者以新的认识。另外,作者对所谓
林彪吸毒的说法,对所谓林彪不读书不看报的说法,也都以确凿的事实予以了驳斥


综观中共的党内斗争,有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就是往往把一些本来人们之间常
见的意见分歧、普通的关系不和,小题大做,上纲 上线,搞成敌我矛盾,非要把
一方打倒方罢休,如罗瑞卿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毛泽东自己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却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处理之,这固然表明他的思维 存在缺陷,更表明中共的党
内缺乏梳理、调和、化解矛盾的机制。一个人一旦成为高级干部,就只能升不能降
,当他被认为犯有错误或不称职时,不是依靠正常的工作调动或职务升降来解决,
而是非要把他打倒而后快。这个现象在后毛泽东时代有了很大的缓解,但还不好说
有了根本的解决。根本的解决还是要依靠高度的民主和监督制度。

舒云女士的《林彪画传》一扫过去官方对林彪的妖魔化宣传,还原了林彪生活
简朴、勤于学习、身先士卒、善待部下、多谋善断、屡建奇功,为中共军队的壮大
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军事统帅形象。作者对林彪深抱同情和敬意,同
时对于林彪与毛泽东关系的恩怨变化,林彪对毛泽东极尽歌功颂德的讲话,也以客
观的态度做了如实的叙述。对于林彪吹捧毛泽东的现象,作者认为主要是出于毛泽
东的意思,但我以为这与林彪当时的思想认识也是分不开的。林彪与毛泽东长期合
作,对毛的长处和短处均知之甚深。他一方面对毛的短处十分警惕和反感,一方面
也真实地服从毛、推崇毛。可以说林彪对毛泽东怀有双重认识、双重情感,犹如韩
信对刘邦怀有双重认识、双重情感。林彪在公开场合宣传崇拜毛泽东,私下却又写
下批判毛的只言片语,基本上是源于他的真实而矛盾的思想认识,只不过有可以公
开与不可以公开的差别罢了。林彪前半生对毛泽东的拥护应该说是真心的,他并不
是“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人。现有的资料表明,在1970年庐山会议之
前,林彪从未有过反对毛泽东的举动或反对毛泽东的计谋。1971年华北会议结
束之后,毛泽东明批陈伯达,暗批林彪,不断要求黄、吴、叶、李、邱等人做检查
,使林深感矛头指向了自己,并已步步进逼,无法回转,在此形势下,林彪之子林
立果等铤而走险,制定了“五七一工程纪要”。对这个“纪要”,并无林彪知情的
证据。如果林彪是一个爱说假话的人,他完全可以假装积极批陈,违心做点检讨,
以掩盖自己。不是有人就凭主动检讨并声明永不翻案,而重 新取得毛的信任和重
用吗?以林的谋略,他也可以如此这般,但他却不肯,可见他并非善说假话之人,
要让他喜怒不形于色地以假面孔待人,是很难的。

至于画传的不足之处,在于某些论述仍嫌粗略。如第618页关于军委八条的
产生,没有日期,细节也不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记载:“一月
二十四日徐向前去找林彪,……二十五日他又写信给林彪……。当天,林彪同徐向
前、陈伯达、聂荣臻、叶剑英、杨成武共同商议后,拟出七条规定,当天送给毛泽
东。”毛增加一条成为八条。此记载系依据林彪1967年1月25日给毛泽东的
信(见《毛泽东传1949—1976》1475页 注3),重要性超过其他材
料。《画传》第682页说:“他(指林彪)自己的公开讲话,都是陈伯达、张春
桥、姚文元起草,毛泽东审阅批准的。”此说也不确当。如林彪1966年5月1
8日的讲话,为梁川和戚本禹依据记录稿整理(见《百年林彪》266页)。《建
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有毛泽东对林彪几篇讲话稿的批语和修改,其中19
66年8月31日的讲话稿有林彪的修改,9月15日的讲话稿为陶铸送审,即是
由陶铸起草的。张云生《毛家湾纪实》中讲述了林彪办公室秘书曾为林彪在196
6年10月、1967年3月、1968年10月等几次中央会议上的讲话“拉条
子”,以及林彪对“条子”有所取舍的情况。所以,对林彪的讲话也应细作分析,
不宜一概而论。此外,画传对导致毛林关系破裂的1970年庐山会议的记述也过
于简略,未能言及汪东兴在会上起的导向作用,可能因作者在其所著《林彪事件完
整调查》中已有这方面的论述,就在本书中省略了。

同其他现代史方面的书一样,书中存在一些缺点是难免的,主要的原因是有关
的档案没有解密,作者只好较多地 利用回忆资料,而由于回忆者身份、视角的不
同和记忆力的差别,这些资料难免存在一些模糊、差误或相互矛盾之处,尽管如此
,作者汇集这类资料仍很有益,有利 于史家做更深入的研究。总之,瑕不掩瑜,
舒云女士的这本画传堪称一部有独到见解的极富特色的书,值得关注这段历史的人
们认真一读。


 原载《多维月刊》2008年8月号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1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