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军队 文革

论坛
现在的时间是 周五 3月 29, 2024 1:52 am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作者 内容
 文章标题 : 钱江: 周赤萍与《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一文
帖子发表于 : 周四 7月 06, 2017 8:57 pm 
离线
Site Admin

注册: 周六 2月 28, 2009 5:46 pm
帖子: 2854
周赤萍与《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一文


钱江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开国中将周赤萍写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最初发表在1960年第8期《中国青年》杂志上,以下简称“林文”),是这一时期公开发表的有关林彪战争经历的最长专文,有1万多字。1971年1月又由福建新华书店将此文印成单行本小册子发行(版权页上印1971年1月,但实际销售时间为七八月间)。一个来月后即发生林彪乘飞机逃逸出境事件,因此也成为周赤萍涉嫌参与此事件的重要事端,他本人即被免去职务,接受审查。1982年3月,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对周赤萍一案做出判决:免予起诉,退出现役,保留党籍,按地师级干部待遇安排到福州定居。从此他于军界销声匿迹,直到1990年8月6日病逝。
  周赤萍出生在江西宜春贫苦山民家庭,少年时只上过3年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写作颇丰,出版过长篇回忆录《擒魔记》和诗歌集《春花赞》,但“林文”却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长文,而且影响很大。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只读三年书,自学成军中儒将

  周赤萍,1914年生,原名邹迪,先人在宜春县大山深处世代为农。1929年,15岁的周赤萍参加农民革命,当上了赤卫队员。1931年参加红军,编入红四军,军长林彪。他参加了几次战斗,表现优秀即升为班长, 到1933年已经是连指导员。他在这年10月进入红军学校学习,考试成绩优秀,半年学习结束后,刚满20岁的周赤萍就任紅三军团第16团政委。
  从当上指导员起,周赤萍从事军队政治工作,需要讲话、总结,深知文化水平低就搞不好政治工作,因此抓紧战争空隙,坚持看书学习。到当上团政委的时候,他已经可以独立撰写报告了。
  周赤萍参加了长征,部队减员缩编后当过营教导员,长征到陕北后又担任了团政委。 他于1937年9月进入红军大学(随后易名为抗大)第3期学习,当年年底进入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
  他原姓邹,在中央苏区作战负伤半昏迷状态下,医院接收人员将他的姓氏误写为“周”,从此沿用了下来。他为了坚定革命信心又将名字确定为“周赤”。来到山东,为便于开展统战工作,他觉得名字“太红了”,于是加上一个“萍”字。“萍”与“贫”同音,也是为了记住出身贫苦,为求翻身要革命到底。
  改名事小,却从一个角度表明周赤萍文化意识的逐渐提高。他在战争中通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还能在谈吐中引经据典,遂有“军中儒将”之称。
  抗战胜利后,周赤萍到东北,任挺进纵队副政委,又回到林彪麾下,经历了四平保卫战等重要战役。这时的周赤萍已是高级指挥员,对战略问题有更多认识。1946年秋,他曾在东北局扩大会议上,就战争与和平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发言,指出大规模战争不可避免。他的发言与林彪的观念一致,引起了林的注意。
  1947年8月,原一纵队副司令员梁兴初、副政委周赤萍升任十纵队司令员和政委。1948年10月,梁兴初、周赤萍一起指挥了著名的“黑山阻击战”,对全歼廖耀湘兵团,解放东北全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此后,周赤萍担任第47军政委,挥师南下。解放湖南后,他作为湘西区党委书记主持剿匪事务,根绝了六百年湘西匪患。
  在这段战争岁月里,周赤萍坚持写日记。根据日记判断,他在经过湖北当阳县时,凭吊过“张飞一声吼吓退曹兵”的当阳桥;在经过关羽被吴兵擒获的“回马坡”那天,他以“宿回马坡吊关云长”作日记标题。此时他已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经过湖南桃源县时他在日记中留下了记录。(参见周赤萍《擒魔记(湘西剿匪回忆录)》,196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6-8页)
  由于及时结束了湘西剿匪,1950年底,第47军得以全军北上,投入朝鲜战争。周赤萍却从陆军调出,担任了东北军区空军政委兼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政委。
  39岁补课数理化,

  能背诵诸葛亮的“舌战群儒”

  朝鲜战争空战标志着解放军大踏步进入了现代化战争领域,担任空军政委的周赤萍从实战中体会到文化水平的重要意义。1953年朝鲜停战前夕,39岁的周赤萍担任沈阳军区空军政委,下决心补习数理化课程。
  战争年代里,周赤萍有过一次结婚和离婚的经历。在朝鲜战场上,他看中了第47军医政科的女医生蒙进霞,她原先是川东师范学校学生,解放前即投身革命。他们于1952年国庆节成婚。婚后,蒙进霞领教了丈夫的毅力。
  周赤萍参加红军前就跟着父亲学会了抽烟,当上团政委以后抽得更厉害了。到山东担任更高职务、指挥打仗的时候已经离不开香烟了。谁知道在和蒙进霞结婚后他就对警卫员说,蒙医生是一个医生,一定反对我抽烟。我们是一家人,要生活在一起了,从此我就不抽烟了吧。他宣布从第二天起戒烟。
  其实蒙进霞并没有很在意他抽烟,但是发现结婚两三星期后,他桌子上总放着一盒“三五牌”香烟,终于忍不住说,你既然宣布戒烟了,为什么还在桌子上放一包香烟?
  周赤萍对蒙进霞说,抽烟的人下决心宣布戒烟不算本事,戒烟以后看见有好烟不抽才是真本事。我眼前放着“三五牌”不抽,说明我真下决心不抽烟了。
  蒙进霞再也没有见过周赤萍抽烟。
  周赤萍的学习毅力极为坚强。派来的教员蒋公亮从小学算术为起点给他上课,到后来教三角、几何;另一位教员主要教物理和化学。担任沈空政委和司令员的周赤萍工作繁忙,只要有一点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他就用来学习、做题,周日也是这样。居然就在4年时间里学完高中数理化课程,蒙进霞看了丈夫做出的题目后才相信这是真的。
  1957年10月,已担任沈阳空军司令员的周赤萍又提出,自己的语文看来落后了,要补习。沈空政治部23岁的干事李文辉由此当上了周赤萍的文化教员。
  李文辉,湖北黄冈人,求学于著名的黄冈中学。抗战胜利后,他的父亲做生意大有起色,请来前清秀才何佑铸做不定期的家庭教师。这位何老先生是晚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往日本的首批留学生之一,文史修养很深,对李文辉的学习大有促进。
  1949年12月,未满16岁的李文辉考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半年后参军入伍到辽东军区。去东北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辽东军区机关成建制地组建为沈阳空军领导机关,李文辉到政治部宣传部当干事。从北京也分来一批干部,其中的青年女教师芦荻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扎实的功底,李文辉时常向她请教。朝鲜停战后,芦荻女士回北京,成为人民大学新闻系、后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毛泽东晚年时,芦荻曾为他诵读古文作品,此为后话。
  从1957年10月起,李文辉到辽宁兴城为正在休养中的周赤萍司令员讲授古典文学。这时的李文辉发现,周赤萍能够大段背诵《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等片段,抑扬顿挫颇有声势。他还读过一些古典文学名篇。因此,李文辉主要讲解《古文观止》中周赤萍还未熟悉的文章。
  在兴城的日子里,电影故事片《黑山阻击战》在当年辽沈战场实地拍摄,编剧之一毛烽正是当年十纵的干部,请指挥黑山阻击战的纵队政委周赤萍前去拍摄现场观看。
  机缘相会,导演和演员非常尊重周赤萍的意见。特别是饰演纵队政委的演员,看到原型“真身”来到现场,正是加深体验的绝好机会,于是陪同周赤萍进进出出,两位“政委”有许多内容交谈。
  在当年血战的著名“101高地”,周赤萍走上山头深深鞠躬,悼念牺牲战友。当晚,周赤萍思潮如涌,在摄制组简易住房里铺开纸笔,写下一段山东抗日回忆录《被围十八天》。看來,这是日后他要写“林文”的前奏。
  1957年底,周赤萍带着李文辉来到北京的空军招待所,一边学习,一边等待节后进入红山口军事学院指挥系学习。短短几个月,周赤萍发奋读书,可以背诵几十篇《古文观止》中的古文,对古典诗词也下了很大功夫背诵,还练习写诗。
  1958年春节过后,周赤萍去军事学院报到。这时他听介绍说,因为新学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教授预定学习课程有困难,校方计划先用半年补习中学数理化,再正式上课。
  周赤萍即向校方说,我已经学完了高中数理化课程,不用重复了,不如由我安排自学。院领导很快了解到,周赤萍确已具有高中毕业的数理化水平,同意他不跟班上课。周赤萍回到空军招待所,由李文辉继续讲授古典文学。

  周赤萍口述、李文辉文字整理的“林文”
  刊于《中国青年》受到广泛关注

  1958年5月至7月间,周赤萍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会议期间,有些人在会场贴出一些“大字报”表达意见。周赤萍有所思考,口授一文,由来到北京的蒋公亮和李文辉记录、整理。周赤萍定稿后,李文辉拟了标题“为虎添翼”,得到周赤萍的首肯,由书法较好的蒋公亮抄成大字报贴了出来。
  大字报主要意思是,要在现代化条件下建设高技术兵种。这是周赤萍参加了朝鲜战争的切身体会。他说,我们已经有了强大的陆军,有丰富的战役和战斗经验,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检验,证明我们陆军是强大的。然而,朝鲜战场经验也说明,今后军队建设要把目光看得远一些,要大力发展军事科学,建设高技术兵种,进一步发展空军和海军。同时要大力发展核武器。同时,周赤萍还提交了一份书面发言,大意与大字报相同。(2014年6月23日访问李文辉的记录)
  没想到,周赤萍的书面发言和大字报受到众多老战友的批评。有人评说尖刻激烈,说算是你当了两天空军,对陆军就这样忘本?这些批评使周赤萍招架不住,且生了一肚子气。
  其实,由于数理化程度的提高,此时的周赤萍对经济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还认为,眼下一时间无仗可打了,不如改行。他索性提出要求,转业地方搞建设。
  地方工作真的需要有文化的高级领导人。周赤萍的要求得到批准,于1958年10月调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分管工业。李文辉则一同转业到云南工作。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会上彭德怀元帅因上书直言被罢官,林彪担任了国防部长。
  得知林彪担任国防部长,周赤萍对李文辉说,林彪是军事统帅,“对林总要好好写一篇文章宣传一下”。
  当时,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红旗飘飘》丛书,刊登了许多解放军高级将领的战争回忆录,可能对周赤萍产生了影响。《红旗飘飘》上也刊登了多位元帅撰写的回忆文章,经历颇丰的林彪却没有写。这一点,周赤萍可能注意到了。他知道林彪寡言少语,绝口不谈自己。或许周赤萍认为,他与林彪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多有接触,值得记录。
  周赤萍对妻子蒙进霞说了这个想法,说林彪是军事家,现在出来当了国防部长。我跟林总打仗主要是在东北,在他领导下我们在东北打了很多胜仗,我知道他很多事情,想把对他的了解、对他的战略思想的一些认识,写一篇文章出来。
  蒙进霞鼓励周赤萍说,既然你有这些材料,为什么不写?要是觉得一开始写得不周密,你身边不是有一个秀才吗?她指的就是李文辉,可以请他协助你写。
  周赤萍选定李文辉起草这篇文章,因为他有经验。1957年建军30周年之际,解放军为纪念建军节举行征文活动,李文辉为沈阳空军政治部主任黄玉昆将军起草了回忆录文章《友爱》,写他长征中的一段经历。该文刊登在《新观察》杂志上,《红旗飘飘》丛书随即转载。
  李文辉随周赤萍来到云南后,在省委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创造》杂志当编辑,还不时前来帮助周赤萍学习古典文学。
  初上云南高原的周赤萍不太适应,发生了心慌气喘的毛病,就到昆明西山脚下的西园短暂休养。1959年11月,周赤萍将李文辉借调过来,明确交代任务,帮助他起草回忆录,写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的事情。
  接下来,周赤萍用几个半天向李文辉口授文章的主要内容。李文辉后来回忆,周赤萍对这篇文章的考虑已经比较周密,逻辑清楚,事例具体。在谈话记录稿基础上,李文辉作文字整理,还参考了从昆明军区借来的文献材料。前后大约十来天,李文辉写成初稿交给周赤萍,就回编辑部工作了。
  周赤萍用了前后一个月时间修改定稿,这就是后来发表的回忆录《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

  李文辉起草了初稿后,于1960年1月到楚雄州双柏县下放劳动。约在1960年5月间,他在双柏收到周赤萍给他写来的一封长信,告诉说“林文”已发表在1960年第8期(4月下半月出版)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周赤萍说,考虑到《中国青年》杂志发行量大,又是面对青年的,他比较喜欢。
  来信的重点是告诉李文辉,“林文”发表前,送给原四野3位主要领导人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刘亚楼上将审阅。他们均同意发表这篇文章,罗荣桓还动笔将原作一个小标题“神机妙算的指挥”改为“英明果断的指挥”。
  周赤萍信中说,“四野的领导都点头了”,他才将文章送到《中国青年》杂志社。结果很快就发表了。
  周赤萍还在信中说,文章发表后,他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拿着刊登这篇文章的杂志去见了林彪。林彪看了杂志也很高兴,认为写得有说服力,还问小标题谁定的?配文的照片是哪里来的?
  周赤萍當时对林彪说,我是写实而不是写虚,我写的是真实的情况,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与信件在一起,周赤萍还给李文辉寄来了刊登“林文”的《中国青年》杂志。
  “林文”随后又刊登于《红旗飘飘》丛书,和梁兴初中将的《黑山阻击战》回忆录前后排列。
  戎马一生,悲剧终场
  周赤萍在云南工作期间心脏出现了问题,医生认为他不适合在高原生活,1964年调回北京,任冶金部副部长。这时,李文辉已在云南结婚成家,而且很喜欢昆明,谢绝与周赤萍一起回北京。这使他避免了“文革”中的大劫难。
  周赤萍在“文革”初作为“工作组”副组长派驻清华大学,组长为叶林。很快,刘少奇受冲击,工作组撤走,周赤萍靠边站,一时没有了工作。两年后作为老干部接受“结合”,逐渐恢复工作。1969年夏,他被任命为福州军区政委,重新回到军队。
  但这时期周赤萍的心脏经常发生问题,两次住院治疗,占了不少时间。1971年初,他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
  这时,“文革”中停顿了业务的福建省新华书店恢复工作,打算出书,到处寻找可印书出版的材料,于是看到了1970年第1至第3期国家外文局出版的日文刊物《人民中国》上刊登的“林文”。因为外文局也没有新文章可登,又觉得“林文”没有问题,就找专家将它翻译成日文刊登了。
  《人民中国》是日文版,当时的外文局领导未必懂日文,因此送审文本是中文本。福建新华书店与国家外文局联系,得到了“林文”的送审中文本,认为可以印成小册子出版,因此派人到华东医院向兼任福建省委第二书记的周赤萍报告此事。
  当时蒙进霞正在医院护理,周赤萍对来人说,印不印这本小册子给他出了道难题。这个事情和林副主席有关,不印,莫非自己对“林总”的态度有变化?印吧,作者就是他本人,他怎么批复?他对来人说,现在林的地位和过去我写作时不一样了。我正在住院治疗,这件事我不好表态,你还是回福州,请按程序请示。
  当时情况下,要印这本书在程序上没有问题,这本初版发行10万本以上的小册子实际销售时间在1971年七八月之间。随后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此书成为周赤萍“吹捧林彪”的罪状,他被免职。
  事后批判周赤萍,说他在“九一三事件”之前修改“林文”上了“贼船”,是为配合林彪篡党夺权。实际情况是,如果说“林文”有吹捧之嫌,那确是作者执笔时的认识所致,亦属那个时代的现象;若说再版前修改“林文”则是没有的。因为此文发表前已经由罗荣桓、谭政、刘亚楼审定,罗荣桓还亲笔作了修改。他们都是周赤萍的上级首长。在定稿之后,罗荣桓、刘亚楼先后辞世,周赤萍不能再行改动“林文”,是可以想见的。
  1982年,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予起诉,他退出现役。人生百年,许多际遇。有些尽在判断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历史进程的起伏周折,演绎出无穷无尽的人间悲喜剧,周赤萍与“林文”的关系,就是一场人生悲剧的真实写照。


世纪 2017年1期


页首
 用户资料 发送Email  
 
显示帖子 :  排序  
发表新帖 回复这个主题  [ 1 篇帖子 ] 

当前时区为 UTC - 5 小时[ DST ]


在线用户

正在浏览此版面的用户:没有注册用户 和 10 位游客


不能 在这个版面发表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回复主题
不能 在这个版面编辑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删除帖子
不能 在这个版面提交附件

查找:
前往 :  
Powered by phpBB © 2000, 2002, 2005, 2007 phpBB Group
简体中文语系由 PHPBB中文翻译小组 维护制作